2016-05-14 【南京晨报】第A03版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昨天在北京正式发布,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孙桂菊教授参加“指南”修订工作。昨天,孙教授就“指南”的变化进行了详解,并指出目前国人在饮食、养生方面存在的误区。
新版指南
上一个版本还是2007年的
“每个国家的膳食结构不同,为了指导民众合理地选择和搭配食物,世界各国都制定了膳食指南,而且随着经济发展而不断变化、更新。比如美国最新版的膳食指南,就是去年出版的。”作为专家组成员,东大孙桂菊教授介绍,1989年,我国首次发布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1997年和2007年进行了修订,然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膳食营养有关的慢性疾病对我国居民健康的威胁也是更加突出,同时,贫困地区营养不良的问题依然存在。中国营养学会历时两年的时间,组织专家科学循证,最新版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昨天正式发布。
孙教授透露,新指南最大的变化是由原来的10条建议缩减为6条,更容易让老百姓记得住,同时针对孕妇、学生、老人等不同特殊人群有专业指导。此外,和网上流传的各种养生秘方不同,新指南强调循证,专门成立证据组,通过大量实证、系统研究给出结论,而不是凭一篇文章、一个实验而轻易下结论。
新版膳食指南图文并茂,包括膳食宝塔、膳食餐盘和儿童的膳食算盘。膳食宝塔每一层表示每一类的食物,而数值的大小表示了食物推荐摄入量的多少。膳食算盘主要是适合儿童使用的,哪种食物分量多,哪种食物分量少,便于他们理解和记忆。膳食餐盘则展示了一个人一餐大致的食物组成和结构比例。
两点误区
三大变化
□ 江苏人吃出来的病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不少疾病都是吃出来的,而江苏人肥胖、糖尿病等“吃出来的病”的发病率也是持续上升,亟须科学的膳食指导。
18岁以上成人,3人中1个超重
记者从江苏省疾控中心了解到,江苏最近一次关于肥胖及超重的数据来自于2010年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调查,调查发现,我省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为37.8%,其中男性为39.6%,女性为36.2%;肥胖率为13.6%,其中男性为12.7%,女性为14.4%。
无论是超重率还是肥胖率,我省的水平显然已高于全国水平,这与我省的经济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有关。该中心有关专家表示,目前城市的超重率比农村高,但是,农村的增长速度已经超过城市,有后来居上之势,这主要与城市居民越来越重视健康的饮食习惯有关,而农村居民还偏爱高脂高油饮食。
每100个成人有8个患糖尿病
据了解,目前,江苏糖尿病成人发病率为8%左右,差不多每12个成人中就有1个糖尿病患者。而在2002年的时候,江苏糖尿病成人发病率为3%左右。持续上升的发病率令人担忧,更令人担忧的是糖尿病的低知晓率、低治疗率和低控制率。2013年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省糖尿病患病知晓率为43.5%,其中36.2%采取了药物治疗,但只有16.4%的患者血糖被有效控制,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由此引起的一系列并发症,如心脑血管疾病、眼底病变、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四肢溃烂等。从糖尿病到并发症是一个缓慢发展的过程,大多数患者都无法躲过去,并发症的发生率可能超过80%。
一味追求“素食主义”
当下很多人为了追求美、健康,提倡“素食”生活。孙桂菊指出,一味追求素食有很多问题,因为动物性食物摄入较少,很有可能营养不足。这次“指南”中特别增加了对“素食人群”的膳食指导。
孙桂菊说,蔬菜当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有很多有益健康的活性物质,对于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预防肥胖都是有益的。但是一味吃素食,会导致蛋白质营养不良。比如维生素B12就主要存在动物性食物中。再如铁,虽然红枣、菠菜里也有铁,但是吸收率较低,而动物性食物所含的血红素铁吸收率则较高。如果铁含量不够,就会出现免疫力下降等问题。
孙桂菊建议,如果一定要坚持吃素,那不妨多吃豆制品,因为其中蛋白含量高。发酵的豆制品还会产生一定量的维生素B12。
专家还指出,蔬菜的品种非常多,也有不同颜色的蔬菜。如果我们比较不同颜色的蔬菜,会发现深颜色的蔬菜所含有的维生素,特别是β胡萝卜素等维生素、矿物质比浅色的蔬菜更加丰富,所以膳食指南中强调吃的蔬菜至少有一半是深颜色的蔬菜,这还是从促进健康、预防疾病的角度提出的建议。
有钱难买老来瘦
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也关注到老年人的膳食结构。孙桂菊说,有句话叫“千金难买老来瘦”,好像是越瘦越好,其实不然。
“大量的科学证据表明,体重过低会增加死亡率的风险,所以现在我们根据大量的科学循证发现,首先不能肥胖,BMI值在一定的范围内,认为对健康是有利的,我们成年人是18.5—23.9,对老年人要放宽一些,这样让老年人不要觉得总是追求瘦,反而营养不良。”
孙桂菊说,建议老年人BMI最好不低于20.0kg/m2,最高不超过26.9kg/m2,老年人时常监测体重变化,胖瘦要适当。大量研究表明,体重过轻导致营养不良,增加老年人的死亡风险,过胖带来一些营养代谢病,也会增加死亡风险。
据了解,新的膳食指南跟2007年相比有了一些变化,总结一下是“四降一升”,这四降就是水果、动物性食品、大豆和盐,一升就是水。蔬菜、奶类和油的推荐量是没有发生变化的。孙教授就一些重要的变化进行了解读。
每天要喝的水增多了
上一个版本的膳食指南中,建议日均饮水量为1200毫升,但在新版指南中,饮水量推荐为1500-1700毫升。按照每杯水200毫升计算,原来每天要喝6杯水,现在每天要喝7-9杯水。
孙桂菊说,在2013年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推荐摄入量(2013)》中就已经根据循证的原则,将水的适宜摄入量定为男性1700ml,女性1500ml,本次膳食指南修订直接引用此数据。
胆固醇上限取消了
新版的指南将胆固醇的上限取消了,是不是代表胆固醇高也没事了呢?孙桂菊说,从目前对膳食胆固醇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研究的关联性分析结果显示,即使胆固醇摄入量达到768mg/d,也未发现膳食胆固醇摄入量与CHD发病和死亡有关。也就是说,无法确定与心血管疾病有关的膳食胆固醇摄入的阈值剂量。因此,本次膳食指南取消了该限值。
有的人怕胆固醇摄入多,吃鸡蛋不敢吃蛋黄。而新指南则特别强调“吃鸡蛋不弃蛋黄”,因为蛋黄尽管胆固醇高,但其他微量营养素含量丰富,营养价值高,还含有一定量的卵磷脂,而卵磷脂具有降胆固醇的作用。
适当增加粗粮和薯类
孙桂菊说,在新版膳食指南里,还新增了“建议适当增加粗杂粮和薯类摄入,粗杂粮会降低心脑血管疾病,而薯类会缓解便秘。”
江苏省疾控中心曾经调查显示,主食谷类食品,江苏居民达到427.7克,略微超过了膳食宝塔里“250-400克”的推荐量。江苏居民谷类摄入基本合理,但是杂粮总体依旧偏低。
孙桂菊说,大量实证证明,老年人增加薯类摄入,可以防便秘,降低结直肠癌、乳腺癌的发病。
通讯员 翟梦杰 记者 王晶卉 戚在兵
新华报业视觉中心记者 刘莉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