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广播网】人工智能并不可怕

发布者:翟梦杰发布时间:2016-03-11浏览次数:202

2016-03-11 【南京广播网】


     人机围棋大战让“人工智能”再次成为热议的焦点。事实上,自1956年“人工智能”的概念被提出后,有关它的探索就未曾停止过。随着人工智能深度学习能力的飞跃式发展,未来,它又将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记者就此采访了东南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宋爱国,宋爱国表示,AlphaGo的胜利是人类探索、研究“人工智能”的历史性飞越,但并不代表,“人工智能”的智力已经超越人类。未来,“人工智能”将广泛的在生活中应用,但不必担心人工智能奴役人类。人类真正应该担心的是在机器的供养下,人类本身会不会退化。


  来听记者刘梅卿的报道:


  东南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宋爱国告诉记者,其实我们的生活已经步入了“人工智能”的时代。


  【录音】“简单的人工智能,就是我们身边能够看到的,比方有些高级的冰箱,除了自动调节温度以外,开门或者没关门进行一些语音的提醒。他有些自我判断的能力,自我故障识别的能力。再还有一些呢,就是我们的身份识别系统、人脸识别系统。”


  在宋爱国的办公室里,堆放着大量的纸箱。他说,这里面装着的,就是“人工智能 仿人机器人”。宋爱国说,这是他们目前重点研究的一个项目,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这些机器人将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康复护理、居家养老等方面。


  【录音】“我们今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台一起跳舞的,实际上就是这一类仿人智能机器人。就是我们现在进入老龄社会了,所以我们这个机器人实际上是一种情感陪护机器人,一个功能,他有情绪识别,如果老年人心情不好,他可能会说些笑话,或者表演一些动作来跟老年人交互。另外一个是远程交互的功能,机器人会把看到的东西传到子女的手机上。子女可以用手机控制机器人来跟他父母进行对话。”


  3月9号和3月10号的两场“对战”,谷歌人工智能AlphaGo两次 完胜 韩国棋手李世石。这个结果让很多人感到意外,借用著名科幻小说《三体》中的情节来形容,“这是又一个人类智慧守护者面临被“破壁”的危险”。对此,宋爱国说,Alpha的胜利在预料之中,但这并不表示,人工智能就比人类聪明。


  【录音】“比方说我举个例子吧,比方说我要带一个6、7岁的孩子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我给他一块钱,让他去给我打瓶酱油,虽然环境陌生,但是他会去找。但是你让一个机器人去做同样的事情,他出去了就回不来了。2403也就是说他的学习能力,他的推理能力,通过大量样本进行自我学习、举一反三的能力离人还是有一段距离的,此外更不用说情感和认知了。”


  宋爱国说,AlphaGo的神勇,在于他脑内庞大的数据库,因此,虽然他棋艺不如李世石,但是目标明确的去完成“胜利”的任务,却是具有明显优势的。


  对于人工智能的发展,科学界褒贬不一。那么,科幻小说里那种机器超越人类的事情可能发生么?我们需要担心人工智能的安全性么?对于这两个问题,宋爱国认为,机器始终是人类制造的,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与其担心人工智能奴役人类,不如去担心,在机器的供养下,人类本身会不会退化。


  宋爱国告诉记者,目前我国科学家在国际上发表的关于“人工智能”的论文的数量排名世界第二,但是,“人工智能”的原创产品却始终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这或许也暴露出教育体制中“纸上谈兵”的问题。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