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融入国家战略,展现江苏作为

发布者:翟梦杰发布时间:2016-03-10浏览次数:258

2016-03-10 【新华日报】第1版


     两会聚焦


    全国两会期间,“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草案提交代表委员讨论,20篇、80章、148页、8万多字,涵盖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体现了追求更高发展质量、开拓发展新境界的“中国方略”。


    规划纲要草案中,既有直接“点名”的江苏项目,也有国家层面战略布局对江苏的重大利好,给江苏的发展带来了无限机遇。


    交通“补短”成网,


    高铁里程翻一番


    ……


    “对标”国家战略,


    再塑开放型经济新优势


    ……


    瞄准高端发力,


    率先建成制造强省


    经济稳中有进,产业是基石。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充分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密集的中心城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作用,形成一批带动力强的创新型省份、城市和区域创新中心”。


    “看到这样的部署要求,深感肩负的担子更加沉重。”全国人大代表、省经信委主任徐一平说,“江苏发展基础好,拥有全国首个以城市群为单位的自主创新示范区,正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我们对率先建成制造强省充满信心”。他表示,江苏作为制造业大省,将在制造强国战略中找准位置、主动担当,突出创新驱动、智能转型、质量品牌、优化服务,构筑产业技术新高地、打造产业升级新动能、塑造江苏制造新形象、激发创新创业新活力。


    规划纲要提出了一系列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的重要工程、重大项目,比如,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蛟龙探海。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第702研究所副所长兼总工程师、深海载人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颜开表示,“规划纲要将深海空间站作为科技创新2030的重大项目,对江苏的科研工作者是机遇,对江苏的科技创新、产业转型也是重大机遇”。


    “‘十三五’期间,用超材料研制智能硬件和可穿戴设备将是我们团队的主攻方向之一。”全国人大代表、东南大学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崔铁军介绍,团队十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电磁超材料的研究,已研制出高性能天线、隐身表面薄层等新技术,“与江苏产业发展紧密结合,给了我们广阔的创新空间”。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黄 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