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09 【江苏科技报】
本报讯(记者 孟婧)日前,东南大学物理系薛鹏教授领导的课题组首次在实验中观测到非定域性和互文性两种量子特性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monogamy(一一对应)关系,从而提供直接证据揭示量子纠缠是一种普适的资源。最新一期的《物理评论快报》刊发了这一项关于量子关联的重要进展。
据悉,1935年,爱因斯坦、波多尔斯基和罗森提出了著名的EPR佯谬(Einstein-Podolsky-Rosen paradox,是对量子力学描述不完备的批评,又称EPR反论)。他们以量子力学基本原理为基础,推导出与经典理论中的定域实在论相矛盾的结论,以此对量子力学提出了质疑。除了定域实在性,量子力学还与经典的语境实在性相互矛盾,即量子力学中的关联具有互文性。通过量子纠缠验证量子力学的非定域性和互文性的实验屡见不鲜,但是先前的研究从未将两者联系起来。薛鹏领导的课题组则开创性地验证了处于纠缠态的物理体系,非定域实在性和互文性之间存在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即这两种量子特性之间存在一个tradeoff(此消彼长)。
这个实验的重要意义在于刷新了人们对于量子纠缠的传统认识,首次提出量子纠缠作为一种更普适的量子资源,非定域性和互文性的验证都将耗费这种资源,其中一个被验证,另一个则没有资源可以耗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