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晚报】80后科学家创新技术为公路治病

发布者:翟梦杰发布时间:2016-02-29浏览次数:437

2016-02-27 【金陵晚报】B04


    金陵晚报讯(记者 王君)昨天,江苏省科技奖励大会为183项科技项目颁发大奖,其中一等奖20项,二等奖56项,三等奖107项,专家介绍说,这183项获奖项目有47%获得了国家科技项目的支撑,由企业牵头完成的项目占51%,高校占26%,研究所等事业单位为8%。而此次科技项目更重视科技成果的转化,中青年科技人才已经挑起了科技创新的大梁,183个奖励项目拥有各类知识产权2260项,183项科技大奖获奖35岁以下的年轻人有540人,35岁至45岁的有560人,占全部完成人的65%。


  东南大学交通学院副教授、博导马涛,是个出生于1981年的年轻科学家,这次他的公路扩建废弃物高效循环利用关键技术和应用也获得了二等奖。他们把研究领域瞄向了公路改扩建废弃物,马涛说,据统计,中国一年的公路改扩建废弃物高达2亿吨,其中利用率也就在30%左右,大量的废弃物“洗爆”以后抛弃,不仅是一种巨大的经济浪费,同时对环境也造成较大的污染。


  有没有办法,利用创新的技术为有“病害”的高速公路诊病?把那些被视为废弃物的公路材料“修复”以后让它们重获新生?


  专家们一直在寻找变废为宝的方法,从2002年开始,经过10多年的持续研究,东南大学交通学院和苏交科集团、江苏南京、常州公路管理处等单位的专家终于掌握了关键技术。


  马涛解释说,我们的沥青路面有时会有坑洼、有时断裂,变硬变脆,说到底都是因为沥青作为石油的副产品,有轻质组份和重质组份,随着时间轻质组份会挥发,“氧化、老化”,从而道路容易出现破损,而经过10多年的研发,专家目前掌握的技术已经能够对这些老化的沥青重新还原,能让老化的沥青恢复和原来沥青一样的效力,同时通过“改性”材料,甚至能让老化的沥青比原有沥青性能更强,特别是对于一些“表面病害”的沥青路面,根本不需要对道路全面“开膛破肚”,现场就可以进行沥青就地再生。通过“微表处”的路面,让路面更加耐磨、平坦及不易老化。


  马涛说,通过这种办法,可以把公路的工程成本降低10%至60%左右,记者了解到,目前这套公路的“治病”良方已经在全国推广。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