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城市中“路长”远比“路宽”更重要

发布者:翟梦杰发布时间:2016-02-23浏览次数:440

2016-02-23 【扬子晚报】第A06版



    “窄马路、密路网”是此次中央《若干意见》中对今后城市道路规划提出的最新要求,或许对于普通大众来说,这一概念很陌生,可其实,意见一公布,许多规划专家都非常振奋,因为业内的专家已为此呼吁很多年。“宽马路不能解决最终的到达要求。窄马路、密路网才能提高道路的通达性和疏散功能,出行不再要依赖小汽车,步行、骑车、坐公交更方便。” 中设设计集团、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院综合运输规划专业总规划师范东涛对记者说。 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 石小磊


    城市名称

    道路面积率


  35.0%

  26.0%

  23.0%

  25.0%

  15.3%

  17.2%

  17.6%

  11.0%

  -

  -


    路网密度

   (km/km2)


  13.10

  11.20

  8.00

  13.30

  18.80

  18.10

  18.40

  5.00

  4.56

  4.51


    A

    出行不便根结在这儿    

    宽马路支路少,买菜都要开汽车


    中设设计集团、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院综合运输规划专业总规划师范东涛对记者说,中国的许多城市都是按前苏联模式来建的,宽马路,大区块,而现在欧美日本都是窄马路,小区块。


    “在传统的苏联模式中,有很多大院,在南京就是如此,比如军区大院,还有玄武湖、紫金山等天然的大片区,这些大的区块主打了南京的城市结构,形成了很多断头路。”范东涛举例说,南京的珠江路一带,因为北边都是军区大院,导致这一带北侧全是断头路,类似情况的还包括北京东路等等。根据中央精神,这些大片区阻断了城市的功能,以后都要开放成城市道路的组成部分,这样所有的路都能畅通。


    而宽马路在南京也有很典型的例子,全城南北都能贯通的路,只有三中路,东西向就是中山东路、汉中路,这种主干道的交通模式,不利于交通组织,所有的交通车流都往贯通的道路上汇聚,贯通道路的压力就很大。


    中央《若干意见》中提出的每平方公里建成8公里道路的新要求,而对比现下,中国城市基本都达不到国标,更不用谈新要求了。


    “2014年南京城市道路网密度为4.51公里/平方公里,其中支路网密度仅为1.63公里/平方公里,次干道和支路严重不足,带来最后一公里的通达深度不够。”范东涛列出了一组数据。


    “路网密度低,居民出行对小汽车的依赖度就高。” 东南大学交通学院博士生导师过秀成对记者说,国外的片区一般是100米×100米大小,国内普遍在200米×200米以上,超过200米人步行就不太方便了。而实际上,在我们城市中,居民出行步行率达到20%,步行、自行车出行是中国的传统出行习惯,但道路建设却是以机动车为主,才导致了出行不便,“买菜都要开汽车”的现象。


    B

    “窄马路、密路网”的构思

    路“长”要比路“宽”更重要


    过秀成认为,我们现在对城市道路建设过于注重快速路和主干道,但是主干道强调的是通过性,主要满足中长距离的出行,解决机动车的出行需求,而这类道路集散功能是很差的。“人是要从家门口出来的,出了家门不可能直接到主干道,一般目的地也不在主干道上。”


    “我们现在经常搞道路拓宽,拓宽的思路是什么?道路宽了以后,横截面上瞬间通过量大,这是考虑到流量,但是马路上人车的目标不是去通过,而是到达目的地。在这方面,道路的长度比宽度更加重要,路网稠密以后,道路两边可以容纳更多的住宅学校医院,这样人们到达学校到达终点的机会多,交通效率更高。” 长期从事城市路网结构比较研究的天津市社科院研究员周建高说。


    按照中央的《若干意见》,今后城市道路的格局应该是一个金字塔结构,大量的支路和次干道支撑起主干道,打开大型封闭小区和单位大院的大门,将内部道路公共化,这些内部道路都可以成为“支路”,更多的支路可能直接通过居民家门口,也可以直接通达各个功能点,让居民出行更方便。


    道路长了,路网密了,是提升交通效率的基础保证。范东涛说,在密路网的提高下,才可以有单行线设置。比如南京的白下路、升州路的两条单行道就有很好的效果,从信号灯的配时到机动车、非机动车的分流都很方便,但这两条路的间距还是太大。他介绍,在欧美、日本,路很窄,但很密,很多路都是单行道,只为周边的交通服务,反而很畅通。


    C

    优化道路提升城市功能

    有了窄马路、密路网”才会有街市


    周建高还提出,“窄马路、密路网”的道路结构,不仅能优化交通结构,也将提升城市功能。


    “我们大家常听到一个词叫功能区,我们有开发区、大学城、商业区,我提出的概念叫功能点。”周建高近年来一直在比较日本东京、大阪与中国城市的不同之处,“日本的医院诊所就像我们超市便利店这样,规模很小,但是数量很多。接近社区,星罗棋布,大家步行100—300米就能找到诊所,我们是过度集中。”再举个例子,菜场、饭店。“在东京市区,平均每平方公里有饮食店113家,密度大,数量多,每个店规模很小,而我们这里规模大,很集中,所以我们吃一顿饭要走500米、1000米,这样同样满足吃饭这个功能,我们要付出更多的交通成本。”


    周建高认为,大都市的魅力在于其商品、服务丰富多样,消费娱乐便利,适应各个阶层、各种文化的消费需求。然而,目前我国城市将通行作为道路唯一或者主要的功能,忽视了城市道路的市场功能:城市道路不同于一般道路的特点是,道路两旁布满建筑和公园、学校等满足市民需求的功能设施。道路功能不仅仅是通行,还是市场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自古以来我们祖先就意识到城市道路的这个特点,特意创造了一个专用概念“街”称呼城市道路,彰显城市道路的商业性质。


    不管在东京还是香港,不仅有各种高档、大型商业设施,同时大量小商户遍布街头巷尾,营业内容十分丰富,对于事业和生活都非常便利,成为城市宜居宜业的重要因素。周建高认为,只有当“窄马路、密路网”的道路结构形成,我们的城市商业才能更发达,城市功能才能更全面,老百姓衣食住行也才会更加方便。


    原标题:

    

    纽约 柏林 伦敦 巴黎 东京 大阪 名古屋 上海中心城 北京城八区 南京

    城市中“路长”远比“路宽”更重要

    省交通规划设计院专家称,“窄马路、密路网”到哪都会更方便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