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17 【东方卫报】A02
中华门外、明城墙边的大报恩寺遗址公园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为了更好地帮助卫报读者游览遗址公园,本报记者为您送上一份游览攻略(按主入口进入参观顺序)。
香水河、香水河桥遗址
推荐理由:桥边追忆600年前光景
走过山门,脚下跨过的是香水河、香水河桥遗址、御道遗址,在这里还可以看到保存完整的香水河石砌驳岸。香水河道的两壁全由巨型条石砌成,每块条石长约80厘米,厚约30厘米,切割得非常规整。整个河道虽然已在地下埋了600多年,但没有什么损坏,保存相当完好,好像刚砌好不久。
拱桥两侧的两座碑亭是古大报恩寺御制碑亭的原址。据史料记载,香水河桥是寺内主体建筑之一,当时大报恩寺坐东向西,主体建筑中轴线上布局排列有序:山门—香水河桥—天王殿—大殿—琉璃塔—观音殿—法堂。
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
推荐理由:“千年国宝”回归展示
大报恩寺遗址展区主要展示大报恩寺的发展历程、寺庙遗址、画廊遗址及地宫出土文物,分别呈现:千年佛脉、千年对望、前世今生、水工遗址和义井、出土文物(石函、铁函、阿育王塔)等。
“千年对望”长廊是博物馆内的一大看点。踏上步道,脚下七步生莲,立柱摇铃轻响,空气中还有熏香的味道。长廊尽头是玄奘法师的清瘦背影面对着佛陀微笑。
2008年,从长干寺地宫出土的一批珍贵文物,重新回到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内展出,是博物馆最大看点。当年从地宫出土的石函、七宝阿育王塔、两套金棺银椁等一共60多件套宝贝都在展出之列。
展区内,一眼便可看到一个高大的琉璃拱门,拱门后是一个石函。石函的后方,陈列的是一些从石函内出土的文物、铁函及国宝级文物七宝鎏金阿育王塔。它是用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珍珠、玻璃等镶嵌而成,精美至极。
有趣的是,在“塔王”周边,还陈列了国内其他12尊阿育王塔的1:1复制品,让公众一次欣赏到不同地区不同风格的阿育王塔。
南京佛教文化展区
推荐理由:充满童话色彩,舍利佛光展现变幻美
展区重点凸显南京佛教在中国佛教乃至世界佛教殊胜地位,主要呈现诸宗祖庭、南朝四百八十寺、佛教东传中心、舍利佛光等。展区内,“江南首寺”两侧的石雕和壁画十分精美,“南朝四百八十寺”部分则有着六朝至明代金陵梵刹模型。
在南京佛教文化展区,有一尊外国人雕像——丹麦“童话大王”安徒生,他的作品里就曾提及当时世界知名的“大报恩寺琉璃塔”。
大报恩寺琉璃塔之所以在欧洲家喻户晓,还得益于文学等作品的宣传。1839年安徒生就在《天国花园》中提到:“我(东风)刚从中国来——我在瓷塔周围跳了一阵舞,把所有的钟都弄得叮当叮当地响起来!”出生于丹麦贫苦鞋匠家庭的安徒生,早年并未受过正规教育,一生也并未到过中国,他关于中国瓷塔的印象可以说明,瓷塔作为具有代表的中国景物,在安徒生生活时代的欧洲是广为流传的,而这里的瓷塔就是大报恩寺琉璃塔。
“舍利佛光”暗合舍利七次放光的记载,展厅内会不定时幻化七色光芒,你可以在心中悄悄发愿,看看这片神奇的地方,会不会感应到你想报恩的心愿,而虹化异彩。
大报恩塔
推荐理由:舍利地宫在此,登台还可一览金陵风韵。
站在塔下,风吹过,叮叮当当的风铃声便随风响起。
遗址公园建设负责人、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马晓东介绍,新塔位于明代大报恩寺琉璃塔的原址之上,既传承历史记忆又起到保护地宫的作用。为避免对遗址的扰动,采用四组钢管斜梁跨越遗址上方,地梁落脚点位于整个塔基遗址的外侧,形成“覆钵型”新的地宫,在原有地宫遗址上营造新的圣物奉安与瞻礼空间。
基于文物保护最小干扰与可识别原则,新塔不允许采用古塔复原形式,新塔采用先进的钢结构和超白玻璃等轻质材料。夜晚大报恩塔利用智能控制LED及远射投影,再现梦幻般的琉璃佛光。新塔高度93.157米,平面轮廓与古塔八边形平面吻合,内核由两个正方形旋转交错构成莲花瓣状,寓含花漫菩提,通过层层收分、塔顶重构等加强对古塔形式呼应,以当代技术再造新塔古韵。
游客进塔,可先看安奉感应舍利的舍利地宫,随后乘坐电梯至九层进入云中佛殿,纵览江南烟雨,一饱金陵风韵。
汉文大藏经展区
推荐理由:经架遍布,展示金陵刻经文化
看完大报恩塔,便来到汉文大藏经展区,这里主要展示浩瀚博大的佛教经藏文化,展陈刻藏大业、明代大藏经、佛法东渐及金陵刻经的经版经藏等。展区内,四周遍布经架,彰显的是南京在古代作为全国印经中心的恢弘气度。
继续参观,多组沙岩浮雕展现集经、取经、传经的历史,一段视频影像,直观感受和体验取经之路。金陵刻经展示部分,悬挂着呈现传统佛教刻版文化之精髓的刻经板,在顶面、壁面上的是《洪武南藏》经文,一侧陈列的是金陵佛教贡献及复兴者的艺术铜雕像。
参观完,游客还可以来到大报恩寺的文创产品区,在这里挑选和报恩主题相关的礼物。
东方卫报记者 史骏/文 丁亮/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