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05 【现代快报】第Y4版
书法家刘灿铭接受采访
“心无挂碍——刘灿铭书法艺术展” 开幕现场
展厅一角
2015年12月2日上午10时,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化厅、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民主同盟江苏省委员会、泰州市人民政府、东南大学、现代快报社主办,中国书法家协会艺术指导,民盟中央美术院、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东南大学中国书法研究院承办的“心无挂碍——刘灿铭书法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此次展览是刘灿铭三十余年来创作的一次阶段性总结。据悉,展览将持续至2015年12月10日。
展览开幕式由东南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刘波主持。中国书协副主席、东南大学中国书法研究院院长言恭达,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冬龄,泰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卢佩民,江苏省文联书记处书记、副主席郑泽云先后发表讲话,盛赞刘灿铭先生在书法艺术上所取得的成绩与其时代意义,高度评价了刘灿铭先生对当代书法的贡献。刘灿铭致答谢辞。
刘灿铭先生现任东南大学中国书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民盟中央委员、江苏省政协委员、江苏省文联委员、教育部美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楷书委员会委员、江苏省现代书法研究院院长、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主席、泰州书画院院长等。作品入选全国第五、六、七、八届书法篆刻展,其中第五届获全国奖;作品入选全国第四、六、七、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其中第四、六届获奖,作品多次被中南海、中国美术馆、江苏省美术馆等国内外博物馆、美术馆收藏。2006年获江苏省委宣传部“五个一批”人才;2007年获得江苏省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2014年当选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十大影响力人物。
刘灿铭先生是一位学者型的艺术家,他对二十世纪三大考古发现中的书法新资源研究颇深,以学术的目光审视书法新资源的历史意义,选择写经体作为深研精修的领域,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对敦煌遗书的审美取向和临摹创作。他根植传统,吐故纳新,形成了有浓厚传统意味并兼具当代精神的书法风格,以独有的书法个性化语言饮誉当代书坛。他不但成就了个人的艺术风格,而且为当代书法的多元化作出了贡献,亦丰富了当代书法史。
刘灿铭先生不是躲在书斋里的艺术家,他深具社会担当和责任感,为书法的教育、传播与发展竭尽心力。在国家“一带一路”的时代大背景下,他于今年6月起,从西安启程,沿着古丝绸之路,经平凉、天水、兰州、西宁、武威、张掖、酒泉,以敦煌为终点,完成了“丝路心迹——刘灿铭写经书法巡回展”的文化之旅、朝圣之旅。将诞生于丝路之上的敦煌写经与时代特征相融合,并沿原址展览重现。在完成他作为敦煌十大影响力人物责任的同时,产生了积极且重要的社会影响,也是当代书坛前所未有的艺术朝圣之旅。
刘灿铭先生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心无挂碍——刘灿铭书法艺术展”,是将学书三十余年来创作的心得进行一次阶段性总结和展示,也是今年丝路巡展的重要延伸。展览展出作品七十余件,以楷书、行书、草书为主,充分展现了他的圆融自在、古拙自然、别具一格的书法特点,在草书方面展现了他对书法与当代融合的探索,显示出独树一帜的风貌。此次展览不仅是刘灿铭先生学术和创作的集中体现,也是当代中国书法家在新文物再利用与再创作的成功典范,更是中国当代书法审美多元化的体现。
名家点评
言恭达:
中国书协副主席、东南大学中国书法研究院院长
刘灿铭书法艺术展览给我们带来了非常深刻的文化体悟和哲理思辨。思辨什么呢?第一是高古纯粹的本体追求。灿铭在几十年的书法学习当中,他一开始学得很广,慢慢地圈子越来越小,小到单单是写经。他首先追求中国书法的古典性。因为敦煌写经不但是一个特定时期、特定区域的书风,更多的是中国书法艺术的本体所传达的一种人文精神,这种人文精神随着我们整个历史阶段千年的一种延续,给我们中国书法带来了光辉。于是他看到了这一点,就在这一点上进入写起。
第二是纯粹性,他没有其他的干扰,也就是说无碍。无碍的话就追求书法艺术的纯粹,没有受各种时风的影响,就是把整个敦煌写经进入深厚,好像我们看到一条黑暗的胡同中,他一直走到头,走到光明点。
第三就是他的通变性,敦煌写经是刘灿铭在对敦煌传统写经的体悟以后产生的风貌。因此他这种功力也就实现了古人所说的写出自己对书法的感悟这样一种特定的风格。这种风格带来了刘灿铭式的敦煌写经,也就是说带来了中国当代的又有时代特质的,又有个人风貌的,又有我们传统特点的写经书法。刘灿铭先生追求的书法风格不是表面上的好看不好看,端庄不端庄,有没有更多的视觉冲击力。他抓住了中国书法中国文字变化的一个过程——隶变。将隶书的变化,隶变进入了楷行的过程当中,也就是中国发明汉字赋予它更强烈的艺术形态的时候他真正进入了。我们经常说,书法三重境界,从“写生”“写意”到“写心”,他实际上到了最后的“写心”。
他的书法作品看上去很单一,实际上很深邃。深、静、净。两个jing,第一个是安静的静,第二个是干净的净。只有安静的静才能保持他干净纯粹的境界。
王冬龄: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我觉得灿铭有一点是他的大智慧,他的题目他的心无挂碍,他是一个通透的人,他是一个把艺术作为终身追求的人,所以他是一个纯粹的人,所以只有他的大智慧才能做成好的艺术作品。因为一个书家作品的艺术境界和他的人生境界是一致的。人生境界有这个高度,艺术就有这个高度。
第二个就是他的大格局,我觉得灿铭虽然是谦谦君子,不是很善于言说,但是他的格局是大的,内心是广阔的。实际上他不仅把书法要在我们社会更好地普及,他也做了很长时间的江苏省青年书协的领袖,他做了大量的工作。同时我们看他的作品,他的抄经是从德国抄到比利时抄到好几个国家,我觉得他真的把书法当作生命,他把这种实践,希望把中国的书法在世界上能够传播,所以我认为他格局非常大。
第三点就是大手笔。他的作品虽然在一个展厅,却应了那句古话“室雅何须大”。他的展厅显示我们今天书法创作的最佳水平。所以他有大家风范,我是这么看的,他的每一件作品都非常精到。如果说给我的启发,我觉得他是那种功力深厚的人,一个临池不倦的人,另外就是他独特的个人面貌的展现,这个非常难得。看起来是小楷,但是小楷写成这样,有草书的飞动恣肆,这样的活泼生机,非常难得。我看了他的线条,确实是百炼钢化作绕指柔,他很柔很丰富,这不是一般的天赋所能写出来的,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