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28 【现代快报】第Y1版:艺+周刊
《佛说法灭尽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圆觉经》
章剑华
(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江苏省文联主席、党组书记)
灿铭的书法,并不是仅仅追求风格上的独特和形式上的美观,而且重在其作品传情达意上的功能,让观者得到内心的平静、精神的皈依,并从中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力量。为此他在“修炼”书法风格的同时努力“修炼”自己的人格,“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用心为人,用心书法,达到人格与风格的统一,进而创作出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
灿铭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着对当代书法新的文献资源——敦煌遗书的审美取向和临摹创作,形成了有浓厚传统意味并兼具现代精神的敦煌写经体。今年6月,灿铭带着一颗虔诚之心,从西安启程,沿着古丝绸之路,经平凉、天水、兰州、西宁、武威、张掖、酒泉,又以敦煌为终点,完成了一次书法巡展。这次巡展有着特殊的意义。丝路在中国古代是东方和西方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进行交流的主要通道。如今,为了让古丝绸之路焕发新的生机活力,国家正在推进实施“一带一路”的宏伟战略。此次巡展,不仅展现了他对丝路文化的敬仰,更加体现了一位当代书法工作者对书法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的责任与担当。
听说灿铭将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心无挂碍——刘灿铭书法艺术展”,把学书以来的心得,以及此次丝路巡展的成果向大家作一汇报。我想这不仅是灿铭的文化情怀的体现,同时,此展也必将为中国当代书法注入一股新的活力。(摘自《心书——对刘灿铭先生书法的认识》)
孙晓云
(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主席、江苏省美术馆馆长)
我觉得书法有三重境界。即写生、写意、写心。
第一是写生。书法的写生就是从临摹开始,自年少学书,兢兢业业地遍临诸体,这是每一个学书者最初的必经之路。灿铭从年轻时起,就对书法经典进行孜孜不倦的学习与临摹,并且不局限于传统经典,还广泛地吸收文物发现中的书法新资源,拓宽了艺术的眼界,提高了创作的格调,拉近了与古人书写状态的距离。这为他进入第二层境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二是写意。写意就是把我们的情感、追求,把融合诸体的感受放到书法创作里面。灿铭在这个阶段,做出了具有时代意义的选择。敦煌遗书作为近当代与书法有关的三大考古发现之一,在学术界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敦煌写经体对于当代书法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灿铭以其独到的眼光取其精华,与他个人的审美追求融合,创造出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敦煌写经书法,形成了他个人独到的风格,在当今书坛可谓独树一帜。第三是写心。所谓写心的状态实际上是把人和书法,把各种人文精神和自己的素质全部结合在一起。实际上也是灿铭经常作为展览主题的大自在或心无挂碍,他能够超脱于形,在形之外追求他的一种自在的心理。可以说灿铭就是当代书坛达到写心境界的书家之一。
(摘自《贵在写心》)
尉天池
(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江苏省书协名誉主席、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
灿铭教授的书法品格纯正、内涵丰富,笔者在此只是概略提出如下三点浅见。
其一,灿铭在师承敦煌写经基础上的书法创作,其特点是以古朴、简洁、灵动的笔法笔意,体现出醇厚、清明、超逸的艺术品格,以其夸张、写意、多变的手法使形体的部件之间挪移、收展、避让、就应,融通中展现出体势的创变以及意蕴的丰富,从而突破了匀整的法式,演化为在方阔的外状中举止洒脱、意气涌动、朴华并茂的情势及遒妍相容的风致。我们还能够从他善于变通的笔迹中领略其自主、自信、自在、自由的创作情怀,以及纳古法于新意之中,出新法于古意之外的创作才华。
其二,灿铭的行书、草书、行草书皆自成一格。其中共同的可贵之处,在于流动中善于淹留。流而不浮滑,停而不凝滞。留与停皆神思从容、节奏浑然,意气贯注。因而既不一路滑过,亦非纠缠不休。他对行书、草书的创作见解由此可见一斑。
其三,灿铭的书法之所以能称其为创作,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点是他师承诸体书法的同时,在主观理念、意欲、才智的驱动下,善于汲取、变通、融化、创新。这一个性化书法创作的关键,在灿铭的书法作品中不仅已有显然的展现,而且还预示出能再辟新境,再创佳绩的前景。
(摘自《略说灿铭的书法》)
高以俭
(江苏省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江苏省文联党组原副书记、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
灿铭的书法作品能大能小,能动能静,粗犷中不失细腻,灵动中彰显大气,他的书法作品洋溢着韵律美。在他笔墨的节律中,透露出自身独特的气韵、意韵和情韵,他的作品特别是草书中的大草,在连贯交替中充满着雄浑向上的激情,在起伏变化中流淌着豪气,在长短虚实等因素的交错中洋溢着大气,恣意挥洒,自然从容。庄子说“通天下一气耳”,南朝谢赫把“气韵生动”列为“六法之首”。气韵其实是生命的节律,节律的生命,灿铭书法作品的大气,蕴含着他对自身生命和宇宙生命的丰富、深邃的双重体验、体察和体悟。灿铭大量的写经书法作品非常出色,真实地透出了他的心纯、心静、心定,生动地展现了他书法的功力、定力和创造力。从写生,到写意,再到写心,充分地展示了他的高格调和高境界的生存智慧、生活方式和生命状态。灿铭师古人书法经典碑帖得其精髓,师造化得其精神,师当代名家得其精华,博学精取,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自然质朴、高古淡远、隽永大气的艺术风格。中国书法艺术交融着中华民族高尚的精神追求、博大的人文情怀、纯洁的灵魂寄托和激越的生命交响,灿铭的书法作品是其中别具一格的生命意象。
(摘自《别具一格的生命意象》)
《李白 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
刘灿铭,江苏靖江人。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博士,师从王冬龄教授。原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现任东南大学中国书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民盟中央委员、江苏省政协委员、江苏省文联委员、教育部美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长江学者评审专家、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专家、中国美术学院现代书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楷书委员会委员、江苏省现代书法研究院院长、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主席、第九届全国青联委员、第八、九、十届江苏省青联副秘书长、民盟江苏省委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民盟国风书画院院长、江苏省泰州书画院院长。
心无挂碍——刘灿铭书法艺术展
展览时间:2015年12月1至10日
开幕式时间:2015年12月2日上午10:00
展览地点:中国美术馆(北京市东城区五四大街1号)
主办单位: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化厅、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民主同盟江苏省委员会、泰州市人民政府、东南大学、现代快报社
艺术指导单位:中国书法家协会
承办单位:民盟中央美术院、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东南大学中国书法研究院
协办单位:江苏艺加文化投资有限公司、养墨堂美术馆、聚贤堂画框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