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中大医院首任院长 率队西迁入川抗日救国

发布者:吴婵发布时间:2015-09-01浏览次数:320

2015-09-01  现代快报(第F4版)



戚寿南 资料图片


        从1937年抗战爆发到1945年抗战胜利,在8年抗战和中国现代医学发展历史中,当时的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现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发挥了积极作用,留下了一段不可磨灭的抗战故事。这其中,中大医院首任院长戚寿南全力救治伤员的故事,当年在成都流传了很久。

        通讯员 程守勤 现代快报记者 安莹

        他是留美医学博士

        戚寿南1893年2月出生于一木工家庭,1916年毕业于南京的金陵大学,后就读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1920年以优异成绩获美国医学博士学位,在美国麻省总医院任职,一年后返回祖国。戚寿南教授1922年至1934年任教于北京协和医学院,讲授内科学,并任其附属医院的内科主任,直到1934年前往国立中央大学任职。1935年5月18日,国立中央大学奉国民政府教育部训令,开始筹建医学院和附设医院,戚寿南担任中央大学医学院院长,也是中央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现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首任院长。

        全力救治负伤飞行员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中央大学西迁入川,中央大学医学院及附设医院迁往成都,并与齐鲁、华西两校联合建立“三大学联合医院”,公推戚寿南教授担任西南联合医院院长。

        1944年8月20日,美军58联队再次调机从四川直飞八幡帝国制铁所进行轰炸。但这次轰炸58联队却付出了惨重代价。据58联队老兵俱乐部统计,在这次行动中,58联队有4架B-29轰炸机被击落。4架飞机搭载的48名机组人员,仅18人生还。其中,负伤之飞行员皆送往成都“四圣祠三大学联合医院”抢救。戚寿南院长在医院内安排了特别医疗区,对每一伤员均亲自诊疗或会诊。康复重返战场的空军英雄均对戚院长感恩戴德,不忘救命之恩。当年在成都,“戚院长”之名家喻户晓,有口皆碑,无不称道。

        抗战胜利后拒绝从政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国民政府委派戚寿南代表中央大学从成都急返南京,从日寇手中接收并恢复中央大学,1946年中大医学院及附设医院也迁回南京,戚寿南以其自身之声誉以及与美国医学界之良好关系,从美国一些基金会筹集药品、资金,极大地支持了医学院及医院的成长与发展。由于他的贡献巨大,当时国民政府曾数度力邀从政,均被戚寿南婉拒,表示决心继续医学教育事业。戚寿南教授任中央大学医学院院长一职直至1948年。新中国成立后,因私人原因,戚寿南去了美国,在美国政府设立在马丁堡的政府医院任职。1974年10月29日因支气管咯血在洛杉矶病逝,享年81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