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日报】让爱心飞扬——记南京知名民间公益团队“爱心飞扬”创始人曹扬

发布者:吴婵发布时间:2015-08-02浏览次数:374

2015-08-01  南京日报(第A02版)


        在全国各地农村建立“爱心图书室”209个;捐助欠发达地区中小学生《新华字典》逾6000本;以每年每人1000元的标准,资助孩子、老人近300名……这就是7年来“爱心飞扬”团队献出的爱心。
        这一南京知名民间公益团队的创始人,是省电力公司干部、玄武区志愿者协会副会长、南京青年公益事业发展促进会首任会长曹扬。
        1970年出生的曹扬,在青少年阶段就积极投入各种助人为乐活动中。在东南大学学习期间,他担任院系学生会主席,组织了大量环保、助老、助残、助学等主题公益活动。
        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地震让曹扬彻夜难眠。4天后,曹扬倡议发起的“爱心飞扬”公益团队得到部分公司员工和网友支持,正式成立,随即开始围绕“震区学校重建”出谋划策。很快,团队成员分工协作,迅速募集到价值逾20万元的物资,由核心成员驾车送往四川震灾地区。
        此后,这个公益团队在曹扬的带领下开展了多项公益活动。
        在双休日和业余时间里,曹扬和队员们深入安徽、江苏、山东、河北等地农村实地探访,接触了大量失学儿童、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在探访中,曹扬和队友们决定为中国欠发达地区的中小学校建立“爱心图书室”。“因为一本书、一句话,都有可能改善孩子的一生。”他说。
        7年来,曹扬和他的团队克服重重困难,以坚韧的意志建立起一个个“爱心图书室”。
        截至2015年4月,“爱心飞扬”团队在西藏、新疆、青海、四川、甘肃、贵州、云南、安徽、河北等地农村,已累计建成“爱心图书室”209个,累计捐助少儿图书逾12万册。
        “书籍来源主要有两部分,一部分是团队成员自费团购;另一部分是通过开展市民、在校学生捐赠二手图书活动募集而来。”团队成员尹熙梅介绍。
        同时,“爱心飞扬”还开展了捐助“爱心字典”、建立“爱心电教室”、“一对一”资助孤儿及特困家庭学生、“暮年暖冬”助老等一系列专题公益项目。目前,该团队累计捐助《新华字典》逾6000本、教学电脑逾百台,还有大量少儿文具、体育用品等。同时,以每年每人1000元的标准,资助孩子、老人近300名。
        曹扬和他的团队开展的上门收取“爱心冬衣”志愿服务,同样始于2008年。
        他和一支约10人左右的义工团队,利用业余时间,常年奔波在南京大街小巷,上门义务收取市民的捐助物品。7年来,这一善举感召了众多捐助人,更多志愿者也主动加入这一服务行列。如今,“爱心飞扬”团队在南京已有5个固定接收点和数十名志愿者,累计收取各类冬衣逾300吨。
        “这些物资,每年都被分批运往西藏、青海、四川等高寒地区,通过当地志愿者以及我们的合作团队,发送到居民手中。而大部分运费,是我们自行承担的。”尹熙梅告诉记者。
        2012年,在团市委主持下,整合了南京地区各民间公益团队资源的“南京青年公益事业发展促进会”正式成立,曹扬当选为这一大型民间公益团队首任会长。随后,“青奥国际小联络官”、“关爱行动进社区”、“希望来吧”等公益活动相继推出,更多南京人的爱心被激发,时时飞扬。            本报记者 许震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