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东大学子探秘多座长江下游古炮台,建议开发利用

发布者:吴婵发布时间:2015-06-26浏览次数:170

2015-06-25  现代快报(第D9版)




    最近几年,南京一些淹没在荒草丛中的老炮台,引起了有心人的关注。东南大学建筑学院二年级的陈一川,也是这些老炮台的粉丝。陈一川花了两年时间,走访南京及其附近的多座炮台遗址,并将两年的寻访成果汇集成上万字的专业论文。由于自小是历史与军事爱好者,再加上学的专业是建筑,在他眼里,这些前朝遗迹充满历史的沧桑,又有着建筑学专业角度的独特魅力。 现代快报记者 白雁

    江苏沿江炮台

    清代末年,长江下游南北两岸曾一度炮台林立,扼险守要。在走访调查中,陈一川结合文献资料确认,目前有明显遗迹可寻的仅有安庆拦江矶炮台,南京老虎山、狮子山炮台,镇江焦山、合山炮台,丹徒圌山炮台,江阴要塞等处。许多历史上著名的炮台,如南京乌龙山炮台、上海吴淞炮台,遗迹已难辨识。

    镇江焦山旧炮台

    焦山在西方资料中常被称为银岛(Silver Island),是江中接近南岸的一座岛屿。始建于鸦片战争时期的旧炮台位于焦山山麓。现存的旧炮台是八个炮位的暗台,左侧三个炮位顶部已经坍毁。焦山的另一座旧炮台——四个炮位的明台,则是长江下游最后退役的旧式炮台之一,今天已经难以辨识。

    镇江焦山、合山快炮台

    焦山快炮台位于焦山山顶,现仅存一座混凝土圆盘炮台。另在象山以南的合山山顶也保存有并列的四座混凝土快炮台。值得一提的是,镇江的江防炮台目前都得到了很好的保护。镇江的江防工事遗迹附近大多竖有文物保护单位标志碑;焦山的登山道路也经过山麓的旧炮台和山顶的混凝土快炮台,便于游览。

    江阴黄山炮台

    江阴城北沿江各山峰现均存有混凝土炮台,其中,黄山的炮台,以在民初测绘图中列为第五门炮的炮台规模最为恢宏。

    江阴小石湾旧炮台

    小石湾旧炮台位于江阴城北面黄山西麓至鹅山东麓的山凹中,是一座三合土暗炮台。1988年小石湾炮台遗址经过考古发掘,清理了约五分之三的面积,后进行了部分复建。

    丹徒圌山旧炮台

    圌山旧炮台位于镇江丹徒的圌山支脉五峰山下的大矶头、二矶头。同样是始建于鸦片战争时期的三合土暗炮台,现存的主要是位于二矶头的两座炮台。该炮台现处于部队营区内,一般人不易探访。


  南京部分炮台

  建于明初的南京城郭规模巨大,南京狮子山、清凉山炮台全部位于城墙以内,老虎山炮台也逼近城垣。城东北的乌龙山炮台原为南京最重要的江防炮台,上世纪30年代还获得了较新的德制88毫米高平两用炮。然而今天乌龙山炮台的遗存已所剩不多,老虎山、狮子山和清凉山还可发现明显的炮台遗迹,其中尤以老虎山上的炮台保存最为完整。

  老虎山炮台

  老虎山是南京城北一座小山,为幕府山余脉。现存三座炮台(一座不完整)和大量地下工事。

  相对于江阴、镇江的炮台,南京江防炮台的地下隧道长而曲折,不但在隧道侧面辟有各种人员、弹药掩体,而且各炮台亦通过隧道相连通,似乎更符合普通人心目中神秘军事工程的形象。

  狮子山炮台

  狮子山古称卢龙山,出土的道光年间铁炮可证早在鸦片战争后山上就设有炮台。从民初测绘图能看出山上原筑有六座混凝土炮台,现已全部无存。2001年在狮子山山顶建造阅江楼,推测部分炮台遗迹即被埋在阅江楼地下;但炮台的地下隧道并未被毁,而是保留在阅江楼台基内,并进行了重新装修开放参观。狮子山炮台隧道使用青砖砌筑,地道侧壁有大量放置炮弹的小龛和部分长方形掩体。

  清凉山炮台

  清凉山炮台严格意义上并不是江防炮台,而是一种城防设施,和紫金山余脉富贵山上的炮台一样,是为拱卫南京城垣而修建的。

  清凉山上原筑有三座炮台,现有保存较为完整的一座和另一座的残迹,均位于南京国防园内。可能由于是城防炮台的缘故,清凉山炮台的特征与狮子山、老虎山炮台颇为不同:首先是没有隧道和地下工事,其次存放炮弹的12个小龛并不是位于炮台前部内壁,而是分居炮台后部出入口两侧,每侧各6个(右侧有3个已塌)。与老虎山炮台一样,清凉山炮台的炮池中央也可以清晰地看到炮座残迹。

  对话

  问:怎么想到调查老炮台?

  答:我初二时,做过一个关于南京民国碉堡的调查。当时一共调查了三十多座民国碉堡,也踏访了狮子山、清凉山的炮台遗址,但并不完全了解它们的历史。再后来,因为高中学习紧张,一直缺少实地探访的机会。在此期间,我在网上认识了一位对军事工程颇有研究的波兰爱好者,他多次请我翻译、介绍一些相关文献。上大学之后我重新对清末炮台感兴趣也受到他的影响。


  问:如果想了解更多更详细有关长江中下游炮台的资料,应该到哪里去查阅?

  答:晚清军事家、以探讨甲午战争的名著《东方兵事纪略》而闻名的姚锡光,曾于1895-1896年两度奉命调查长江下游炮台,并著有《长江炮台刍议》一书。另外,民国初年,江苏省陆军测量局曾对长江下游南京至吴淞口的炮台进行较完整的调查测绘,测绘图纸仍保存在台湾中研院近代史所档案馆。


  问:你是怎么选定南京、镇江、江阴这几处探访地点的?

  答:首先是地利之便,我从小生活在南京,对这一带比较熟悉。另外,南京、镇江、江阴的炮台在长江下游都是比较有代表性的。长江虽是内水,但在清末外国军舰可以任意通航。在19世纪70年代(光绪初年)这一地区的炮台装备首次被更新为近代线膛炮,如现存镇江焦山、江阴小石湾的古炮台都曾装备近代火炮。19世纪90年代起,某些重要地区开始建造混凝土炮台,火炮也进行了更新。这一批火炮几乎都是清一色的英式火炮,有些炮台也是由英国工程师指导建设的。这主要是因为上海的江南制造局聘请的主要是英国工程师,仿制的也是英式火炮。而到民国时期各地的炮台装备大多无力更新,而长江下游的南京、江阴要塞由于其重要的地位,却得到了从德国进口的新式火炮。


  问:如果来个“南京古炮台”一日游,你建议去哪些地方?

  答:我建议大家可以去看狮子山和老虎山的炮台,一天去一个地方就可以了。这两处炮台应该是很吸引人的,因为它的地下工事部分最为复杂,空间异常丰富。另外,感觉遗憾的是,镇江、江阴的炮台大多已被保护和开发,南京炮台价值并不输于镇江和江阴,但目前并未得到有效的保护。


  问:关于长江中下游的炮台研究,你还有什么计划?

  答:我的那位波兰朋友曾经撰写文章介绍厦门的19世纪炮台,发表在德国和美国研究的近代军事工程的杂志上。我也打算用英文写一篇介绍长江下游炮台的文章。然而作为业余爱好者一己之力毕竟微薄,希望近代炮台的研究能够吸引越来越多国内爱好者和专家的关注,能够做得系统、深入。

原标题:天堑锁钥,探秘长江下游炮台遗迹
东大学子探秘多座长江下游古炮台,建议开发利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