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5-28 金陵晚报(第E02版)
□金陵晚报记者 李晨
初一学习美术,她凭借优秀的成绩被东大艺术学院录取;高二“触电”古典吉他,她花两年就考到10级优秀;设计陶瓷摆件,她摘取了华东区工业设计大赛一等奖。大四开始学日语,她的目标是去日本学习工业设计。入选东南大学最具影响力毕业生20强,陈晓青身上的才女气质非常明显。她是在怎样的家庭教育中成长的呢?记者近日专访了陈晓青的父母。
“找对”兴趣爱好发自内心喜欢才能坚持
和许多孩子一样,陈晓青小时候也上过各类兴趣班。据陈晓青的父亲陈先生介绍,小时候针对她的性格为她选择了兴趣班,大了以后就顺其自然,让她跟着兴趣爱好走。
“她小时候有些内向,我们就送她去练舞蹈、田径。一是为了培养她活泼外向的性格,二是考虑到可以锻炼她的体质。”陈晓青的爸爸告诉记者,“练了舞蹈以后,我们发现她有点过于外向了,担心她太好动,四年级的时候送她去学了一年射击,主要是为了让她能够集中注意力。”
陈晓青练田径一直坚持到初一,因为学习有所下滑,在父母的建议下,她停掉了田径训练,转而学习美术。坚持画了三年素描,陈晓青成了同批学生中的佼佼者,虽然中考成绩比宁海中学高了大几十分,陈晓青最终还是选择了宁海的美术班。
高二备战美术统考阶段,一天要画9个小时,手上磨出老茧,因为喜欢,晓青从来没喊过苦。成绩公布,她在参加统考的几万学生中,排第89名,为她“敲开”了东大的大门。
“当时没想到她会走艺术道路,纯粹是希望通过画画让她静心,提高修养,没想到她越画越好,越来越喜欢。”陈晓青的爸爸告诉记者。
扎实的绘画功底也为大学专业学习打下基础,陈晓青曾和同学设计了一组陶瓷摆件,有烛台、储蓄罐等等,外形跟粮仓有点像,部分进行变形处理,摘取华东区工业设计大赛一等奖。
推崇“赏识教育”尊重孩子的每一次选择
谈起培养孩子的心得,陈晓青父母异口同声地说,他们一直推崇“赏识教育”,孩子好的方面稍微放大点,不好的方面以建议代替批评,不要因为讲错一句话,让她产生厌恶感。
“高二时,她突然想学古典吉他,我们挺纠结的,每天的文化课和美术课已经不轻松了,学吉他会影响学习吗?”陈晓青的爸爸说。在陈晓青保证不耽误学习的前提下,父母最终同意让她弹吉他。据陈晓青介绍,学习吉他后的生活是这样的:每天语数外学累了就画画,画画累了就弹吉他。
没想到陈晓青在音乐方面展现出过人的天赋,古典吉他刚学一年,就考到9级优秀,高三毕业,更是考出了10级优秀的好成绩。进入东大后,陈晓青担任吉他社社长,学习了大提琴、电吉他、贝斯等多种乐器,成立摇滚乐队,参加50多场演出,这个“触电”较迟的爱好填满了她的业余时间。“她不是作为任务来学的,所以学得又快又好。”陈晓青的爸爸说。
除了弹吉他,大学期间去贵州支教,经常跑去上海听古典音乐会,大四决定申请日本武藏野美术大学读研究生,陈晓青的每一个选择,基本都得到了父母的支持。
先成人后成才多付出不是坏事
比起成才,陈晓青的父母更看重的是“成人”。一个人以后能在社会生存,仅凭学习好是不够的,综合能力很重要。在父母的影响下,陈晓青养成了温和、善良、诚实的性格,“有些事她宁愿不说,也不会选择撒谎。”陈晓青的妈妈告诉记者。
在学校里,晓青有个绰号“亦静亦噪的螺丝钉”。“亦静亦噪”意思是她静能弹古典吉他,动可玩摇滚音乐。“螺丝钉是形容我哪里需要就钉在哪里。”陈晓青笑着说。陈晓青爸爸告诉记者,他们经常教育她,跟朋友相处,无论是在物质上还是情感上,多付出不是坏事,因此她在学校也积累良好的人缘。
在陈晓青父母眼里,孝心的养成也极为重要。周末他们去看望家里的老人,都会带着她一起。和老人一起出门,也会要求她亲自搀扶。时间长了,孝敬父母长辈变成一种自然而然的行为,每次她出门旅游回来,都会给家里的长辈每人准备一份小礼物。
采访结束时,陈晓青的爸爸建议:“同一种培养方式在同一个人身上都不一定能复制,现在回头看,我们对女儿的培养也是自然而然走到这一步的,但这种培养方法不一定适合其他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