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日报】丝路心迹——刘灿铭写经书法巡回展即将开幕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5-05-26浏览次数:217

2015-05-26  南京日报(第A15版)


独树一帜当代敦煌写经体  巡回办展弘扬传统正能量
    年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晋京汇报展
    刘灿铭艺术简介:
    刘灿铭,江苏靖江人。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博士,师从王冬龄教授。原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现任东南大学中国书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民盟中央委员、江苏省政协委员、教育部美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评审专家、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专家、中国美术学院现代书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楷书委员会委员、江苏省现代书法研究院院长、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主席、第九届全国青联委员、第八、九、十届江苏省青联副秘书长、民盟江苏省委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民盟国风书画院院长、江苏省缘源书画院(佛教)副院长。
    作品入选全国第五、六、七、八届书法篆刻展,其中第五届获“全国奖”;作品入选“全国第四、六、七、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其中第四、六届获奖;作品多次被中南海、中国美术馆、江苏省美术馆等国内外博物馆、美术馆收藏。出版有《刘灿铭书法集》、《刘灿铭书法艺术》、《书法鉴赏》、《中国现代书法史》等二十余部专著和专集。1996年获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文艺“特殊成果奖”;2002年获第八届“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2002年获江苏省“新长征突击手”荣誉称号;2005年获南京市文学艺术政府奖;2006年获江苏省委宣传部“五个一批”人才;2007年获得江苏省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2008年获《中国书法》杂志社中青年书法家学术提名;2009年获《中国书画》杂志“江苏省十大青年书法家”提名;2009年获《鉴宝》杂志提名为“中国当下最受市场关注的书法博士十家”;2010年获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书法进万家活动先进个人”称号;2012年江苏省首届十大优秀中青年书法家;2014年,当选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十大影响力人物。
    独树一帜当代敦煌写经体的著名书法家刘灿铭,将于2015年6月5日在西安拉开“丝路心迹——刘灿铭写经书法巡回展”序幕,巡回展经丝绸之路中的平凉、天水、兰州、西宁、张掖、武威、酒泉等城市巡展,至9月在敦煌告一段落,于12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晋京汇报展。这一具有时代意义的巡回展,以文化战线有力地配合国家战略“一带一路”所包含的丝绸之路经济建设,每一站都将有展览、讲座、互动等丰富的形式来达到弘扬文化、传播文明的作用。
    “挖掘、整理和发扬敦煌书法,是我们当代书法工作者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刘灿铭如是说。他经年致力于书法教学与创研,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始,其倾心于敦煌写经体的探索与研究,多次沿“丝路”朝拜敦煌,身体力行地弘扬中国艺术的璀璨明珠——敦煌文化。
    近年来其对敦煌写经体的研究学术成果的展现与传播震撼中国书坛。今年初, 中国敦煌市通过网络全国文化人士投票等方式,评选出2014年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十大影响力人物,分别为:耶鲁大学艺术展览馆理事会理事和敦煌基金会主席、前美国艺术博物馆馆长协会会长咪咪·盖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前院长、教授常沙娜,著名书法家,东南大学中国书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刘灿铭等十人。
    刘灿铭是一位既重视文化、尊重传统、崇尚古典,又努力追求形式美感与现代审美意趣,且有着独立的文化思考与艺术思考的代表性书法家。他独树一帜当代敦煌写经体,近年来在全国各地举办百余场书法展览与学术讲座,以更生动更形象更有效的方式传播着祖国优秀传统文化。这次“丝路心迹——刘灿铭写经书法巡回展”,是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的号召,沿着古丝绸之路的足迹而进行的文化工桯,得到中国书协、中国美术馆以及江苏省文联领导及诸多文化传播机构以及有志于传播传统文化的人士的响应和支持,江苏省文联主席党组书记章剑华先生撰写巡回展序言,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孙晓云主席题写展览主题。江苏省文联、东南大学、江苏省书协、陕西省书协、甘肃省书协、青海省书协、《现代快报》社、华衣集团(香港)股份有限公司等共同主办这一具有相当历史意义的“丝路心迹——刘灿铭写经书法巡回展”。
    刘灿铭自幼习书,青年时期已为书坛翘楚。其早期非宗一家,碑帖并举,兼收博纳,穷先贤之经典,创自我之新颜。其师从著名书法家、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冬龄,他认为只有具备正书基础,才能把握其中丰富的笔法,才利于草书的深入和拓宽。他以最大的功力深入研习篆、隶、楷、行、草,以魏碑为主,再习钟繇,从上到下、从下到上地反复探索,此后又回到“二王”体系。1992年始他便在全国多类书法展中屡屡获奖,似乎有某种书法的天性迴荡于他书法的字里行间。去年,某拍卖会上惊现1994年全国第六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获奖作品评委评语手稿,刘灿铭那幅具有现代书风与“二王”精神的获奖作品是石开提名的,当时斯作已作“五马分尸”状,但“伯乐”发现了“千里马”,断然评之“何谓笔性?运笔之脾性也。我认为笔性之佳者,应游丝映带,锋出八面,爽爽中似有气出之也。一般说掌握字的结体可以下功夫得之,若加聪明,令其变异亦非难事,而点画之工亦可以下功夫得之,唯有下笔得气者,似乎要靠一点天性才可以达到。刘灿铭此作运笔疾速之舒缓,节奏自然,就可以看出这种天性。”
    刘灿铭认为艺术创作的本质是为了寻找自我,而不是寻求他人,同样是“二王”体系下,古贤每个人的书风也都是不一样,苏东坡、赵孟頫、董其昌、王铎都是大家,但书风各有不同,正因为不同,他们才留在了历史上,如果与“二王”一样那早就都被淘汰了,他思索由常人习书之路蛹化。朝圣敦煌,斯处写经遗书点亮了决心书出己风的慧灯。敦煌部分写经遗书体现了唐代书法的又一甚高水平,他多次虔诚地回到这一源头,目染清晖,探究品类,体察形胜,心手相应,穷追奥妙,每年闲暇时还会去寺院住上几天,或阅经书、抄经文,或与高僧理佛悟禅,吸取佛学淡泊和谐之养分。《心经》曰:“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在宁静中探索书法的至高境界。他不仅自己悟获此道,而且将“一家之得”在大学变成“课堂之道”,在社会办展、举办讲座布以“心灵之道”。他数十年如一日坚持对敦煌艺术的审美取向与研究创作, 并综合现代气息和“二王”等诸体艺术元素,形成了古拙天真、圆融自在、具有当代特色的敦煌写经体。
    “敦煌学如今成为一种显学,在全世界形成了敦煌学研究的热潮。敦煌遗书作为书法史的另外一种呈现方式,给我们书法留下了很多的文化遗产,里面透露出了丰富的书法营养。从书法的角度来说,写经书法是我们这个时代新的书法资源。”刘灿铭如是说自己书法之变的初衷与坚守。其倾心于此,又身体力行,其挥毫于笺,性灵而发,或似稚拙,甚是质朴,或时简约,甚是率真,或状动荡,甚为寂静,几接近于无为的状态,正是大易精神的主导。若非先涉钟繇、“二王”,楷而草书的深厚功力,那能“险”达这般,随缘而走,撇捺如锥,横划类刀,古拙天真、圆融自在,润中有苍、一气到底、蔚然壮观!其敦煌写经体已成为他心灵升华,他书写的每一笔都带有敦煌的性格,每一幅作品都有敦煌的气息,这种敦煌写经体书风在当代书坛独树一帜,不但体现了其高超娴熟的书艺,而且蕴含了其对敦煌遗书深入的学术思考以及当代性的探索。
    这次“丝路心迹——刘灿铭写经书法巡回展”,即是他沿着古丝绸之路弘扬传统文化正能量的一次朝圣,也是他传播当代优秀书法、晋京向祖国和人民汇报文化自觉的一次正能量大释放。             蔡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