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1-16 江南时报(第A04版)
大校场地块详规公示 红花——机场地区范围: 西起大明路,东到绕城公路,北到秦淮河,围成近似梯形的一个区域
南京地铁5号线签下300多亿元开工“大单”,而南京人关注了10多年的大校场机场搬迁,也再次被提上议事日程。自2003年大校场机场搬迁建设指挥部成立以来历时十二载,红花—机场地区这块“处女地”终于将“热启动”。据透露,今年五六月份,大校场机场有望开始搬迁,耗时需半年左右,预计2015年年底搬完。不过,未来出炉的控制性详细新规划中,原2800米左右的机场跑道继续保留,但300米的“城市客厅”大轴线宽度将压缩至105米宽的“文化客厅”。江南时报记者 黄勇
目前的
红花—机场地区
南京主城内的“孤岛”
不少人开行至双龙大道高架,都会诧异大明路至丁墙路的一段,这300米范围内没有路灯,晚上黑乎乎的。更奇特的是,这段高架还有个凹下去的弧度,“让人搞不明白”。原来,没有路灯、高架凹下去,都是因为这300米的范围是大校场机场的飞机必经之处。
大校场机场修建于民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航空基地之一,也是当时设施最好的飞机场之一,抗战前被定为最高级别的航空总站,在抗日战争中,许多中国空军飞机从这里起飞,与来犯的日军飞机搏杀。
但是随着城市的发展,由于大校场军用机场的存在,加之机场净空要求严格,导致总面积约9.97平方公里的红花—机场地区基本没有规划开发,成为南京主城内一片尚未开垦的“孤岛”。“岛”内没有高楼大厦,只有6个“城中村”杂乱其间。城东南不少路网也在这里断头,无法成网;纬七路高架东延过了大明路就“断了头”;在双龙大道和宁杭高速中间,没有江宁往主城的南北向道路。
未来的
红花—机场地区
有望十年内开发完成
有专家表示,南京开发河西花了13年,而开发南部新城则有望控制在10年以内。而区域内南京南站、大校场两大引擎,对于南部新城拓展城市空间、优化城市布局,对南京南部地区的带动作用将大于奥体中心工程对河西发展的带动作用。
定位
商务商贸一体绿色宜居新城
增加人口13万左右
红花—机场(大校场机场)地区西起大明路,东到绕城公路,北到秦淮河,围成近似梯形的一个区域,总面积约10平方公里。南京市规划局城中分局副局长李建波告诉记者,红花—机场地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正在修编之中,这里将打造为智慧新城,成为以创新产业引领,集商务商贸为一体的绿色宜居新城。
据测算,未来该片区将增加人口13万左右,增加3万左右的就业岗位。从空间布局来看,沿机场跑道为发展轴,红花—机场地区将打造成南京面向未来发展的新高地。
“六合的空军南京新机场已经快建好了,而我们跟军方的谈判也已经在进行之中。”南部新城指挥部有关人士向江南时报记者透露。
城建
300米大轴线宽度压缩成105米宽“文化客厅”
将建绿色慢行空间和艺术设施
此前的规划中最有创意的设计,是保留2800米长的机场跑道,建成绿色开敞空间的公共设施带。不过昨天,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总规划师段进教授透露,300米的“城市客厅”大轴线宽度将压缩成105米宽的“文化客厅”。“跑道的宽度为60-64米,这样算下来,剩余的41-45米将建成绿色的开敞空间,供市民慢行。绿化旁,将建设低层的建筑。最终是打造成记忆空间、文化客厅。”
记者了解到,机场“大轴线”缩窄,也与中央提倡地方少建大尺度、大轴线的空间有关。而文化客厅自然少不了美术馆、音乐厅等公共设施。而油库、候机厅等老的机场元素也将得到保留,南京人在此休憩时可以回忆当年飞机不时从这里起飞,与来犯的日军飞机搏杀的场景。
“片区内最高的建筑约为300米,在七桥瓮湿地公园附近。”段进介绍,地块西南角,布置集中的商贸服务用地,并配有住宅用地。地块中部沿城东发展轴的中心是未来的高端服务业用地。地块南部,紧邻公共带的是创新街区混合用地,它混合了居住、办公、商业、娱乐等功能。
交通
51条道路将织补城东南的路网“破洞”
3号线、5号线、6号线也将在区域内及周边设站
“城东南的路网原来就像衣服上的一块破洞,横向、竖向的在这里都断了,新规划将织补这些路网。”段进透露,规划提出片区内多打造网格式的小路网。
据悉,这里共将建设51条道路。而地铁3号线、5号线、6号线也将在区域内及周边设站,“根据新的规划,我们对地铁的线形也进行了更合理的重新调整。”
原规划中,地铁3号线在宁溧路和大明路交叉口设大明路站;5号线设2个站点,分别位于高端服务中心和创意街区;6号线经大明路经过该区域,设3个站点,其中在大明路上设2个站点,公共设施带南侧设1个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