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精耕细作农村市场 创新服务小微企业

发布者:许启彬发布时间:2014-10-17浏览次数:251

2014-10-17 新华日报(第12版)

 

  焦点凝视

  【本期案例】

  徐州市邳州农商银行特色转型升级之路

  邳州农商银行地处江苏北部的邳州市。2010年3月,邳州农商银行由农村信用社改制组建为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正式成为全国首批、徐州首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短短4年时间,邳州农商银行存款由原先不到50亿元,提升到了127亿元,贷款由不到40亿元,发展到了96亿元。截至今年8月末,存、贷款均以40%的市场份额占据了邳州市第一的位置。

  4年时间,邳州农商银行通过现代商业银行的科学构架、法人治理和创新运作,连续三年在江苏省信用联社经营综合考核中位居第一方阵,成为苏北地区农村金融的“领头羊”。尤其在服务三农、支持小微企业的金融工作方面,邳州农商银行更是取得了突出成绩,先后荣获全国“十佳农村商业银行”及江苏省“最佳惠农商业银行”、“支持中小企业先进单位”。

  “支持‘三农’,服务地区经济发展,始终是邳州农商银行的责任所在。”邳州农商银行董事长乔建社介绍,“我们在自身定位上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坚持与其他商业银行进行差别化定位和差异化经营,扎根地方,精耕细作。”

  正是这样的自身定位,让乔建社与他的管理团队在服务“三农”的金融工作中准确地找到立足点。网点建设方面,邳州农商银行在全市442个行政村布放587个助农服务点,实现了村级全覆盖。在服务方面,除了通过引导全行立足本地挖潜,以利率定价为抓手,积极做好以贷促存,各项存款持续增长外,邳州农商银行还积极通过小额信贷服务“三农”发展。全面推广“阳光信贷”工程目前已卓有成效,目前已有25万建档农户,5万用信农户。乔建社表示:“未来我们将继续大力推进普惠型银行和标杆银行建设,涉农信贷投放将持续增加。”

  精耕细作,使得邳州农商银行找到立身之本,不断创新则是邳州农商银行发展的最大助力。学习和创新是乔建社数十年来始终不曾懈怠的追求。作为最早一批从东南大学EMBA毕业的优秀学员之一,乔建社始终坚持在工作中不断创新。近年来,邳州农商银行在原有的手机银行服务的基础上,继续引入“大数据”技术,进行潜在客户分析,开通微信公众服务账号,打造客户交流与服务推广平台,目前已有3.5万名活跃微友关注。在服务小微企业金融工作创新中,邳州农商银行降低融资门槛,简化审批手续,缩短办理时间,引进台湾微贷技术,最大程度支持小微企业发展。    吴行远

  【专家评论】

  从“顶天立地”中开辟无限生机

  以相对欠发达的农村地区为目标市场的农商银行,如何在我国市场经济大潮中扬帆远航,破浪前进?邳州农商银行的实践给出了一个值得关注、学习的案例,其发展轨迹让我们看到了“顶天立地”的身影。

  “顶天”,就是与时代发展的步伐高度吻合,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最新趋势和政策动向,积极响应而不是简单跟随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确定了大力发展小微企业、深化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的宏观发展目标。可以看到,邳州农商行在服务小微、支持三农这个具有时代背景的大舞台上,目标明确,战略清晰,在这个经济发展的中央地带尽情挥洒,开疆拓土。

  “立地”,就是深深地根植于所在地区的经济土壤,与时代的步伐无缝对接,动态选择最合理的方式、手段进行服务拓展和自身管理,典型的做法就是密集应用微信平台进行市场推广、顾客服务。在造就大量活跃微友的同时,创新性地打造了属于自己的市场形象和战略无形资源。尤其可喜的是,该银行已经导入了真正意义上的大数据管理,根据对复杂行为的数据分析,及时掌握顾客动态,使得自身的各项管理措施、服务措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踏准时代步伐快速灵活地选择最有效的市场拓展武器,这就是“立地”。

  任何一个企业机构,在时代发展的大潮中,只有坚持“顶天立地”,才能化危机为生机,成为经济舞台上的佼佼者——这就是邳州农商银行的实践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本栏目特约评论家: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东)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