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5-20 江南时报(第A02版)
孩子的最佳学习时间是几岁?
专家说五岁前背诵唐诗和英语没用
你知道孩子的最佳学习时间是几岁吗?你知道孩子6岁前,其实是不应该做太多记忆锻炼的吗?昨天,由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和东南大学联合主办的“儿童早期发展研究前沿国际会议”,在南京举行。
会上,国际早教领域权威专家针对儿童教育发展的普遍问题,阐述了各种国际前沿思考,非常值得家长参考。
江南时报记者 刘浩浩 通讯员 许启彬
1岁前
其实是语言学习的敏感期
现在社会上有一种说法,那就是14岁前学习外语,就能够把外语学到母语的水平,这是真的吗?对此,教育部儿童发展与科学重点实验室专家杨元魁进行了回应。
“双语学习确实越早越好,但是前提是要有语境,比如父母中一方是说英语的,如果没有语境过早学习英语,反而会对孩子的母语学习造成冲击。而且即使你学得很早,也很难达到母语的水平。”
杨元魁说,科学证明,儿童是没有学习期的,也就是说,现在社会上的培训机构宣传的孩子开发智力要趁早的说法,没有科学依据。无论是数学还是英语,什么时候都可以学,完全不必赶在某一阶段。
但与此相对,杨元魁强调,语言的学习却有一定的敏感期。“孩子学习语言的最佳时间是12月以前,最根本的路子就是听,这个阶段孩子学习母语不需要学习任何语法,自然就能够脱口而出。”
杨元魁说,这就意味着,孩子1岁前,家长一定要经常陪伴孩子,并对他说话,家长可能觉得孩子听不懂,但是实际上会对孩子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通过看家长的口型,就能够学会说话了。
2岁前
孩子经历影响日后社交能力
“从这个实验可以得出,24个月作为敏感期的结论。”美国科学学院院士Nathan A.Fox,也是“布加勒斯特干预项目”的参与者,昨天他也来到了会议现场。
Fox说,通过这个实验家长应该意识到,让孩子早期有一个稳定的外部成长环境非常重要。其次,2岁前的孩子需要和外部环境互动,这有利于其社交环境的养成。
“现在家长都关心孩子能否上好大学,能否上好幼儿园,其实2岁以前有很多的情感问题,以后很难完全弥补。”当天出席会议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生物电子学专家韦钰说。
韦钰认为,对于2岁前的孩子,成长的关键是,家庭必须有能够提供稳定的温暖的教养者,能够与孩子进行语言和情感方面的交流。“这种交流必须通过语言交流进行,只让孩子看电视是没有用的。”
此外韦钰说,“夫妻吵架一定不要在孩子面前进行,你们怎么对他,将来他可能就会控制不住这么对待别人,因为在孩子的意识里,已经形成脑部的基础了。”
而对当下很多家庭喜欢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带的做法,韦钰也表示出了关注。“如果孩子一直由爷爷奶奶带还好,但是不要老是换来换去。”因为这会导致孩子没有安全感,这种影响可能伴随一身。
5岁前
孩子背诵效果不佳
“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一定要遵从规律,如果不按规律去给孩子施加压力,只会好心办坏事。”韦钰举例说,现在的家长都喜欢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让他们报各种补习班,让他们背诵唐诗和英语单词,其实这是不科学的。
“在5岁以前,陈述性的记忆是没有的,只叫小孩背诵是没有用的。”韦钰举例说,成年人几乎没有人能够记得自己5岁前朋友的样子,这足够说明,5岁前要求孩子记忆是没有意义的。
恰恰相反,如果家长在这个阶段给孩子施加太大压力,反而会导致孩子的大脑受损,以后催生各种疾病,这就和成年人在长期压力大的情况下患癌的道理一样。
“人记忆性最好的时期,实际上是在初中和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过早的情况下,家长强迫孩子记各种东西是没用的,因为这是规律。”
韦钰为此向家长呼吁,过早针对孩子进行认知训练,是没有必要的。记者了解到,这里的认知训练,包括让孩子参加英语辅导班、唐诗宋词班等等。
“这个时间段,你可以让孩子去运动和锻炼,加强体质锻炼。”韦钰说,加强体育运动,则是对孩子真正有帮助的。
“2岁前的孩子需要和外部环境互动,这有利于其社交环境的养成。”
——美国科学学院院士Fox
“对于2岁前的孩子,成长的关键是,家庭必须有能够提供稳定的温暖的教养者,能够与孩子进行语言和情感方面的交流。”
——中国工程院院士、生物电子学专家韦钰
案例:
父母与孩子
缺乏情感交流问题多
现在很多的都市白领阶层,平时忙于工作,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会把他们甩给家里的老人带,作为父母的他们,则只是隔三差五和孩子交流。对于这种状况,昨天与会的专家指出,这很不妥。因为这可能导致孩子将来的情感世界留下阴影。
为什么这么说?这就涉及到美国一个非常著名的实验,“布加勒斯特干预项目”。
1989年,由于历史原因,罗马尼亚政局动荡,大量孤儿被送往托儿所。美国的一批科学家针对这些孤儿,进行了一项调查。他们的调查对象共分三类,分别是正常的孩子、留在孤儿院的孩子,以及后来被从孤儿院接走的孩子。
结果调查发现,两岁前被收养的孩子,相较两岁后被收养的孩子,后期成长过程中,在社交和认知能力方面,包括与人之间的感情、心理问题等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改善。
而与此同时,调查对比发现,几类孩子在智力,如数学运算能力等方面,几乎没有多大的差别。这个历经十多年后仍在进行的实验,揭示出了一个重要的结果:那就是两岁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期,在社会情感方面两岁前如果不能得到改善,将造成日后终身的不良影响。
附:孩子教育规律表
年龄阶段 教育重点
1岁以前 是孩子学习母语的敏感期,这个阶段家长要与孩子多接触,尽量多说,让孩子通过听和观察家长的口型,学习说话。
2岁以前 是孩子社会性发展的敏感期,这个时候孩子需要的是稳定和带有温暖的养育者,孩子与家长的交流情况将存留在孩子的大脑里,对孩子日后的发展产生持久的影响。
5岁以前 这个阶段孩子的记忆能力不佳,最好不要做无谓的认知方面的学习,包括上英语辅导班和数学辅导班等等,适合多运动。
青春期(12岁左右) 是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也是学习效率比较高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