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1-08 现代快报(第F8版)
昨天,107岁高龄的邵逸夫先生在香港离世。微博上,无数人为这位善良的老人点烛送别,因为从小到大上过的学校“几乎都有一座逸夫楼”。更有网友在网上搜索后把他捐建在学校的楼制成地图,密密麻麻,布满大半个中国。据网友不完全统计,他在各类学校捐建近3万座逸夫楼。在江苏,“逸夫楼”超过140个。他还曾于1987年和1992年来到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参加他捐建的逸夫楼(馆)的奠基仪式,老人的亲和让人倍感温暖。见习记者 俞月花 现代快报记者 金凤 黄艳
江苏
捐赠项目超140个
资金超过2.1亿港元
现代快报记者从江苏省教育厅获悉,据不完全统计,1986年以来,邵逸夫基金会捐赠江苏大中小学项目超过140个,捐赠资金超过2.1亿港元。项目涵盖部省属本科院校及中小学。1991年,江苏遭遇百年不遇的华东大洪水,那一年,邵氏基金会慷慨解囊,为江苏投入1800万港元。
如今,南大、东大、南师大、南航、南理工、南农、河海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等多所省部属高校中,都耸立着以“逸夫”命名的教学、科研楼。
捐资东大
1992年来东大
邵逸夫先生大夏天穿正装
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有两座逸夫馆,邵逸夫先生分别捐资500万港元:一座是1994年6月竣工、交付使用的逸夫科技馆;另一座是2000年5月竣工投入使用的逸夫建筑馆。
1992年8月2日,是永载东大史册的日子。这一天,邵逸夫和现任太太方逸华亲临东大,参加了逸夫科技馆的奠基仪式。
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了20多年,但是对现任东南大学国际合作处处长、58岁的史兰新来说,依然记忆犹新。史兰新当时是东大外办接待副主任,负责接待了邵逸夫和“六婶”方逸华一行。
“当时他的身体还是蛮好的。虽然岁数大了,但是精神很好。我特别记得,大夏天的,我们都热得很,但是他不怕热。穿着很正式的衣服。”史兰新说,这次短暂的接待,令他对邵逸夫先生产生了非常好的印象。“原本以为他是大老板,脾气可能有点大。但是他对我们所有人都很客气,接待他时,他也没有过多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