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04 中国江苏网
高温处理之前的石墨块。本网记者王静摄
移动停车场效果图。
中国江苏网6月4日讯(记者 王静 通讯员 许启彬)一块普通的“煤”,经过处理抛洒在海面上可以吸附油轮泄露的油污、无人驾驶飞机航模能在一小时内算出周边交通情况、立体停车场像搭积木一样建成,可移动可折叠……今天下午,东南大学2013学生科技节闭幕,科技节期间24件作品在146件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其中的十多项代表作品在闭幕现场进行了展示,这些产品因创意贴近生活、并且有极大商用前途而吸引了很多到场学生和企业代表的关注。
“煤块”变身海水清道夫
一块普普通通的“煤”,经过处理抛洒在海面上可以吸附油轮泄露的油污。在东大学生科技节闭幕展示现场,来自电子工程学院的研二男生陈方韬举着几个小瓶子向记者展示。
“我手里的这瓶液体是石墨经过高锰酸钾和强酸的处理后,形成的氧化石墨烯水溶液。石墨就通俗讲就是我们生活中煤炭的主要成分。而这些透明的液体到反应釜中加热,就变成了柱状的石墨烯块,在经过冷冻干燥后,硬硬的石墨烯块就变成脆脆的石墨烯海绵。
“一块石墨烯海绵能吸附相当于自身重量300倍的油污,而且还能循环使用10次以上,把石墨烯海绵中的油提取出来,还能继续使用,吸附的物质能脱离出99%。”
“石墨粉中有80%的成分能转化成石墨烯。”小陈说,石墨简单易得,而且转化率高,更重要的是,石墨烯海绵能吸油,但是不吸水。因此如果海上发生油井泄露、油轮泻油,这些石墨烯海绵就能派上用场了。此外,大型石化、厂矿企业的有机废水以及泄露到公共水域的有毒有害溶剂及油类。
像搭积木一样造出移动停车场
随着城市发展节奏的加快,很多地方都出现了日益严重的停车难题。究竟有无有效的方案解决这个问题?东南大学交通学院本科生丁珣昊团队设计开发的可移动立体停车场,就堪称完美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今天下午,记者在东大见到了这种神奇的停车场模型。从外观上看,这个停车场像是一个盒子,但是这个“盒子”的里面却藏有洞天,那就是两层像抽屉一样上下平行的面板,加上最上层的面板,盒子结构里总用就有了三层面板,实际上这每层面板就是一个停车场,而三层面板之间,都被像环山公路一样盘旋绕转的“马路”连接着。
“每层停车场的边缘,都有特殊的接榫装置,这样车子从地面驶到第三层停车位的时候,就会一路顺畅。”团队成员大四本科生丁珣昊告诉记者,车子驶入停车场和驶出停车场可走两条方向不同的道路,这样就避免了拥堵。
而更神奇的是,这样的一个立体停车场是活动的,可以随时组装和拆卸。在丁珣昊的电脑三维动画演示下,记者看到,只要把几层像木板一样层叠的钢结构装置撑起,就会立刻形成一道桥梁一样的装置,然后再接入相关的辅助结构,一座立体停车场就形成了。“通常来说,我们的停车场三层总共能够停放三十辆私家车,使用到拼搭的模块数量越多,搭出的停车场的规模就越大,停放车辆的数量也就越多。”
“搭出这样的一座小型的停车场,最少能停放三十辆车,占地空间只需要二十平米左右,而且搭建时间只需要一天。特别适合一些大型的活动。”丁珣昊说,更为难得的是,这座停车场是可以灵活拆卸的,这是其最大的核心优势。目前,该发明已经与亚青会组委会方面进行洽谈,有望在赛事期间推广使用。
无人机设备效果图。
现场展出的无人机设备。本网记者王静摄
无人机一小时算出周边交通状况
在采访现场,记者还看到了一件非常实用的发明,这就是由东大交通学院大三本科生刘善文团队开发设计的“航模辅助道路交通目标坐标轨迹提取技术及系统软硬件开发系统”。而说的通俗点的话,该系统的主要作用就是通过一架小型无人机从空中采集城市交通数据,为相关研究和城市规划提供支持。
记者看到,该套系统由一架小型无人机和一台画面监测仪组成,无人机就是市面上买到的装备,经过简单改装以后,能够飞行得更加稳定和灵活。据研究团队负责人刘善文介绍,这架无人机在内部搭载了摄像头以后,就能够从空中捕捉到一座城市主要干道的交通流量和车辆行驶轨迹。
“所有的信息采集完成以后,立刻就能够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回地面的分析仪器上,最慢只要一个小时,我们就能针对周边的城市交通状况得出详细的分析数据,这些数据对于周边建筑、交通的规划和设计,都是很有用的。”刘善文告诉记者。
刘善文还透露:目前该系统已经在南京的绕城公路某些路段进行试点使用,结果证明效果非常好。而该系统的操作也是非常简单,无人机能按照设定好的路线行驶,而数据监测仪一个人就能够操作。
“常规情况下,交通部门的监测只能通过固定的摄像头,或更专业的浮动检测车进行,但是后者价格非常昂贵,而且效果未必很好。”刘善文说,他们的一套装置价格只有大约两万元。该系统目前已经获得三项国家专利,目前正在和南京青奥项目进行对接,洽谈合作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