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晚报】亚威与东大合作结硕果

发布者:许启彬发布时间:2013-06-04浏览次数:874

2013-06-04 扬子晚报(第A4版
  

旅游业、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以及智能装备业等,已经先行一步——
扬州生动实践融合发展
——来自宁镇扬同城化产业发展一线的报道
 
 
 

东关街一角。秀美宜居,是扬州旅游资源优势之一。

建平 张卓君 司新利 摄

中国江苏网6月4日讯 全面对接、跨江融合,苏中未来的发展不是惯性依赖走“老路”,而是要从传统发展的模式中摆脱出来,以创新的理念和思路,探索新路子。

  对于扬州来说,就是“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优先发展文化旅游、文化创意、软件与信息服务等产业,使扬州的产业发展与名城建设的要求相适应”。

  做好融合发展新文章,扬州的发展正写下生动实践。

  旅游篇

  宁镇扬“抱团”叫板华东游

  2005年,宁镇扬三市旅游部门建立了定期联席会议制度,将宁镇扬区域旅游合作从民间层面拉到了制度层面。此后,每年宁镇扬都会“抱团出击”,不仅一起“走出去”,也联手“请进来”,邀请旅行商、媒体考察团来考察线路、包装线路。业内人士认为,宁镇扬旅游如今已形成品牌,成为赶超华东游的“金三角之旅”。

  从默默无闻到形成品牌

  “宁镇扬转一圈也不过一百来公里,很早之前三地的旅行社之间就有‘民间’合作。”中国国旅江苏扬州分公司副总经理吴军说,“2005年,应该是一个节点。”吴军表示,除了当年政府层面相关合作协议的签订外,还有润扬大桥的通车,为交通带来了更多便利。

  在吴军的记忆中,最早的宁镇扬旅游有点“默默无闻”。“很多远方的客人只认‘华东游’,到旅行社只会问上海、南京、杭州、苏州、无锡这‘华东五市’旅游线路。”

  随着三地旅游部门不遗余力地对外抱团推介,宁镇扬旅游开始被更多游客知晓,并得到认可。

  2010年,宁镇扬三市共推“古都天下闻、新城人间情”的旅游线路(南京、镇江、扬州三天两晚),此线路入选最受欢迎的10条长三角世博主题体验之旅线路,并由世博会组委会纳入统一印刷的宣传册进行推广。

  “如今,‘宁镇扬两日游、三日游’已经成了周边地区‘周末游’的首选,宁镇扬旅游也形成品牌,大有赶超华东游之势。”吴军说道。

  联手请进来、走出去

  “1+1+1>3”,这是吴军所认为的宁镇扬旅游合力发展的理念。“宁镇扬每个城市的个性非常突出,南京的古都文化、镇江的城市山林、扬州的秀美宜居,城市的品牌个性、城市旅游资源的差异性,恰恰是吸引游客的优势所在。”

  2005年12月20日,宁镇扬旅游市场区域联合座谈会在扬州举行,三市签署了《宁镇扬金三角旅游区域联合合作意向书》,宁镇扬旅游区域合作达成书面协议。至此,宁镇扬区域旅游合作正式形成。

  2005年以来,宁镇扬共同联手,先后赴华南、东北、中南、东南、华中、华北、西南等地区的20多个城市进行旅游宣传推介。此外,还“请进来”日韩、北美、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以及北京、上海等地旅行社来到宁镇扬进行考察踩线。在联合推介、“抱团”出击之下,宁镇扬都市圈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共推“青奥”旅游线路

  据了解,今明两年,南京、扬州、镇江三市会充分利用将在南京举办的2014年夏季青少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等重大赛事机遇带来的旅游商机,按历史文化游、民俗文化游、生态山水游、特色美食游等主题,梳理出富有区域特点、地方特色的旅游线路,打造并推广一批具有代表性的“青奥发现之旅”精品旅游线路,促进区域文化旅游资源共享。

  软件与信息服务篇

  看好宁镇扬成“江苏中心”

  不久的将来,由南京联创科技集团投资50亿元建设的“联创扬州软件产业园”,将成为扬州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的龙头企业。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年产值将达200亿元。同时,将至少聚集1万名高级软件人才。

  扬州有多项集聚条件

  昨天,扬州联创高科置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储钢介绍说,现在做软件、外包的产业项目,有几个要素——成本、人才来源、产业结构、交通位置等。扬州在这几方面都满足了条件,必然会形成联创产业园等高新产业的集聚。

  “扬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提起扬州,就像提起了一个品牌。”储钢表示,扬州这么多年的基础教育比较好,扬州籍的软件等高新产业人才散落在全国各地。“据了解,不少扬州籍人才有回乡发展的意向。”

  同时,扬州地处中国经济最具活力、发展最快的长江中下游板块,交通非常方便,“我们的产业园到南京现在只要1小时”。此外,较低的商务成本也是软件园选择扬州的重要因素。

  同城化拉动人才引进

  “对于我们企业来说,不仅研发基地、自主创新基地将落户扬州,还将集聚软件研发、服务外包等上下游企业进园发展。”储钢表示,这将对扬州的现代服务业产业发展形成大的助推力。联创扬州软件园项目建成后,还将形成拥有上万名专业人才的区域性人才高地。

  储钢告诉记者,随着宁镇扬同城化的深入,宁镇扬区域内达到半小时通达,这对企业人才的引进也是很大的助力。“就拿交通来说,现在从南京周边地区到南京市中心,与到扬州的时间是差不多的。”储钢解释道,如果今后南京至扬州的过路、过桥费能够减免,那么今后来扬州工作的南京高新技术人员就更为方便了。

  他期待,将来三市在医疗、养老金、税收等公共资源方面进行整合,都能达到“一体化”。

  看好扬州经济地理位置

  对于选择扬州作为软件产业投资基地,储钢表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扬州是长三角的重要节点城市。全国层面来看,长三角城市群与皖江经济带在这里连接;长三角中,上海都市圈与南京都市圈在这里重叠;省内,沿江经济带与沿河经济带在这里交汇,宁镇扬板块打造“江苏中心”具有很大的区位优势。

  而且,“宁镇扬”发展以南京省会为主。南京在经历了早期的重大工业发展时代后,很快进入了现在的软件、服务、外包等高新产业。这类企业发展上规模后几乎都会集聚到省会,因为省会在科教资源上最充足,会形成高新产业积聚的局面。因此,在新一轮转型发展中,“成为‘江苏中心’是非常有可能的。”

  
产学研合作篇

  南京基因注入“智能装备城”

  扬州亚威又“获奖”了!这是近日从省科技厅传来的好消息。在智能装备领域,以金方圆、亚威、扬力为代表的扬州企业,不仅在省内崭露头角,在国内也占有一席之地。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扬州能成为一座“智能装备之城”,离不开南京高校基因。

  亚威与东大合作结硕果

  前不久,江都的亚威机床获得了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支持,这已经是他们不到十年内第二次获得该项支持。

  据市科技局相关处室负责人介绍,省科技厅每年会拿出一笔费用,用于支持省内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可以说,获得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支持的企业,都是各行业的佼佼者。

  亚威机床成绩的取得,与东南大学的产学研合作密不可分。

  据亚威机床的总经理冷志斌介绍,亚威与东大的合作,最早要追溯到十多年前。“我们早就听说东南大学在数控机床领域具有权威性,并与他们取得了联系。”通过引进东大技术,该企业在国内首创开发了一套高度自动化的金属板材高端加工成套设备,可完成对板材的节材剪切、冲裁、切割、折弯、焊接等多种工艺。

  南京高校基因注入扬州

  市科技局成果转化处处长丛曙说,扬州成为一座以智能装备为特色的城市,一半的功劳要归于南京的高等学府。

  早在改革开放之初,扬州一些国有机械制造厂就开始了转型。意识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国企高管们,开始与南京的高校接触,寻求技术支持。

  丛曙说,正是因为有与南京高校多年的技术积累,2004年省厅刚开始设立“省成果转化资金”时,扬州的智能装备业就进入了这一“笼子”。9年来,累计获得省厅的财政支持近9000万元。

  9年来,依托扬力、金方圆、亚威、扬锻、捷迈等多家名企,扬州在全国智能装备领域开辟了一片天地,形成了一批高端产品,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提升了我市重大装备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