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秀”民生科技“展”智慧生活 第25届江苏省科技周开幕

发布者:许启彬发布时间:2013-05-19浏览次数:167

2013-05-19 中国江苏网
 

科普周开幕现场。刘梦婷 摄

 

食品安全实验室专家在接受小朋友的咨询。
 
食品安全专家在检测食品添加剂含量。

  中国江苏网5月19日讯(记者 王静)造价200万,流动科技馆首次亮相,裸眼3D电视震撼效果可提前体验,体验虚拟与现实的“混合”,一张卡片在电脑中“复活”一只恐龙,体验者也在电脑中“漫步侏罗纪”。今天,弟25届江苏省科普周开幕,活动期间,江苏省科协推出了多样的科普活动,展示了一批民生科技产品。记者采访发现,很多科技产品不再“高高在上”,而是紧贴民生,让市民生活变得更“智慧”。

  造价200万,流动科技馆首次亮相

  对城市里的孩子们来说,他们可以随时都可以到科技馆来,感受科技的魅力。而一些县城郊区的孩子,却很少能接触到这样的资源。昨天,江苏省科协组织的“流动科技馆”首先来到南京工业大学浦口校区,学生们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实践,感受“体验科学”的快乐。记者看到体育馆正中,流动科技馆的科普仪器占据了两大排。声光体验、电磁探秘……一共有50多件科普仪器。其中最大的藏品是“球幕电影”,这个电影院有一个黑色的“球体”外壳,里面,完全是一个小型球幕影院,可以坐40多人,感受球幕影院的神秘。流动科技馆每一件藏品都是“拎箱”就走的,包括球幕影院也是可移动的。 “流动科技馆”引起了孩子们极大的兴趣,就连家长们也跟着玩得很开心。课本上枯燥的勾股弦定理、力学原理、声学现象,在这儿都变得可感可知又有趣。江苏省科协党组书记陈慧娟说,“流动科技馆”可以为郊县、农村孩子带去科技藏品,让学生们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实践,感受“体验科学”的快乐。据了解,流动科技馆造价200万元,接下来,将从南京出发,把生动的科普知识送往江苏各地。

  裸眼3D电视,预计今年投放市场

  戴上3D眼镜,影片中的人物离自己非常的近,片中的各种景物仿佛唾手可得,近年来,3D电影受到热捧,票房一路飙升。能不能不戴3D眼镜,也可以享受3D带来的立体效果?东南大学真空学会展示的3D裸眼电视将这一想法变成现实。记者看到,电视屏幕上,一张张扑克牌从画面上弹出,仿佛向眼前飞过来。“这种电视可以在任何角度都能享受3D效果,而且不用戴任何眼镜。”学会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市面上一般采用的是8视点3D技术,也就是8幅图像合成为一个图像。拍一个物体,会在不同角度拍摄8幅不同的图像,通过电脑计算把8幅图像合成为一幅,做成视频源,连接到平板电视上。而东大研发的“加强版”裸眼3D有28个视点,一家人可以坐在客厅里,享受3D带来的视觉冲击。据悉,普通8个视点的裸眼3D电视售价一般在2—3万,而利用东大这种技术制造的裸眼3D电视预计在今年可以投放市场。

  灭绝的恐龙“复活”了!

  拿着一张印有恐龙图案的卡片,在一台加装了摄像头的普通电脑前轻轻一晃,一只“活生生”的3维立体恐龙跃然眼前,与此同时,体验者的画面也立刻出现在屏幕上,和恐龙一起“漫步”在侏罗纪时代的原始森林里。一种名为虚拟混合现实的最新技术,为市民带来了全新的震撼感受。

  翼龙张开宽大大的翅膀,从你的头顶呼啸而过;凶猛的霸王龙在你面前踱着方步......对着摄像头,移动手中的卡片,就能轻松“指挥”恐龙行走、跳跃,还能控制它变大变小,和你进行互动。卡片离开摄像头,“复活”的恐龙又神奇般立刻消失了。南京古生物馆馆长冯伟民介绍,这种虚拟混合现实技术,是一向最新的高科技成像技术。通过电脑技术,将虚拟的信息应用到真实世界,使真实的环境和虚拟的物体实时地叠加到同一个画面或空间,实现对现实的“增强”。

  成像的奥秘就在卡片上。冯伟民说,每一张卡片图象都含有一个三维信息密码,将卡片放在摄象头前面,摄象头通过捕捉图像信息密码,在电脑上转换成恐龙的形象,体验者本身也一同被感应到电脑屏幕上。这样,现实中的人和虚拟的恐龙便出现在一个情景中,实现如真似幻的互动游戏。

  “未来,市民家中只要有一台普通家用电脑,装一个摄像头,在家也能玩。”冯伟民告诉记者,预计明年,南京古生物博物馆将在网站上开辟“虚拟混合现实”体验项目,届时,市民只需进入网站,打开相应软件,通过网站打印一张信息密码图片,就能和“活生生”的恐龙亲密游戏,体验虚拟与现实的“混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