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5·12护士节,看“男丁格尔”上岗

发布者:许启彬发布时间:2013-05-11浏览次数:323

2013-05-11 扬子晚报(第A03版

      力气大,给病人翻身有优势;脑子活,新仪器新点子玩得转——“护士先生”也能冲击“南丁格尔”奖

 

  中大医院部分90后男护士合影 杨甜子摄

 

    未来的“南丁格尔”奖章很可能不再是女护士们的“专利”,越来越多的“护士先生”将在这个领域逐步闯荡出自己的发展空间。5月12日是近代护理事业创始人南丁格尔的诞辰,为了纪念这位“提灯女神”,国际护士会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国际护士节。随着护理事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观念也在转变,越来越多的“护士先生”逐渐加入到这个行业,并展现出他们的独特护理“优势”。

  从被嫌弃到被夸奖的“进化”

  男护士成为医院的一道别样风景线

  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8位新参加工作的“护士先生”迎来了自己走上工作岗位后的首个节日。记者从中大医院护理部主任李国宏那里了解到,加上这8位“新兵”,医院的护士队伍里共有了26位男护士,其中一半以上都是90后。

  90后男护士曾经被女患者“嫌弃”

  整理枕头,帮老年患者盖被子,轻声细语地安抚病人,在中大医院心血管科病房,90后男护士王凯做起护理工作时丝毫不逊色于女护士,去年10月,王凯顺利通过了中大医院的护士选拔考试,走上了心血管科护士的工作岗位。身边的同事都是女性,对于王凯而言也是不小的压力,“真正开始工作后压力倒小了很多,反倒是实习的时候在各个科室轮转,妇产科的女患者的确‘嫌弃’过我们,觉得男护士终归在性别上有些尴尬。”王凯大大方方说出了自己被患者“嫌弃”的经历。

  但王凯“不服气”地告诉记者,“护士先生”在工作中也有比女同事更加细心和专业的一面。王凯的同事马向南注意到,科室里每逢引进了最新仪器,王凯总是比其他护士更快熟悉,上手也更加容易些。“男生总是对理科的器械更感兴趣嘛。”听到同事表扬自己,王凯倒有些不好意思。

  心血管科的病人大块头的居多,200多斤的患者得6个女护士才能翻得过来,“有一次我和另外两个同事在给病人翻身,病人太重,我们费了很大的力气都没能成功,王凯发现我们的窘境后,示意两个女同事走开,自己一个人和我就轻松地把那位200多斤的患者成功翻了身。”马向南告诉记者。

  护理部主任:他们肯吃苦,思维也活跃

  对于中大医院手术室护士管翔翔来说,“男护士”的身份和责任可能会更加清晰。“手术室护士需要更加敏锐的反应,同时对于体力也有更高的要求。”管翔翔告诉记者,大型手术一做就是好几个小时,女护士的耐心显然不比男护士。管翔翔在手术室的工作主要是负责给主刀医生递手术器材,通常还没等医生开口,管翔翔已经能够默契十足地将器材放到医生手中。

  “90后的孩子可没有你们说得那么娇气,”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护理部主任李国宏告诉记者。医院里护士的总人数已经超过千人,其中的26位男护士成为了中大医院的一道别样风景线。“90后的护士们肯吃苦,思维也非常敏锐。像王凯这样的90后男护士已经在各自的岗位上逐渐发挥自己的性别优势了,我们非常开心。”

      护士也爱小发明

      除了优秀护士、优秀论文

      护理“发明创造”也有奖励

    扬子晚报讯 (记者 杨甜子)昨天下午,中大医院召开“5·12护士节”表彰大会,除了对优秀护士、护理论文、护理单元进行表彰外,该院还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护士“小发明”成果展示交流会,该院护理部从70多项申报项目中,评出了12项获奖成果,再造耳保护罩,胸腔引流瓶固定器、弹力绷带等凝聚着白衣天使聪明智慧的“小发明”,不仅令人耳目一新,更是让人体味出提升护理人性化服务的一片真情。

    中大医院护理部主任李国宏主任护师告诉记者,医院非常鼓励护理人员结合日常护理工作开展“发明创造”,每年此类项目多达数十项,医院还会从中评审出优秀项目进行表彰奖励,有的创新项目还获得了专利。李国宏说,护理学作为一级学科,其内涵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而护士们也在完成“华丽转身”,整个护理水平和层面都在不断提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