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4-21 中国江苏网
市民欣赏书法作品。 本报记者 仲冬竹 摄
中国江苏网4月21日讯 由市委宣传部、徐州报业传媒集团、中国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四川大学、厦门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台湾师范大学等联合主办,江苏艺之行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徐州艺术馆共同承办,徐州市解放路小学协办的“艺脉相承·海峡两岸高校著名书法教授学术展”昨日上午在徐州艺术馆揭开序幕,20位著名书法教授及近千名市民参加了开幕式。
作品
佳作荟萃彰显大家风范
本次学术展,作者大多具有书法专业博士、教授等学术背景,作品在全国重大权威专业展赛中多次获奖,在书法界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经典的大篆、用墨饱满的楷书、极具线条美感的行书、龙飞凤舞的狂草……步入展厅,满眼翰墨,酣畅淋漓。四川大学书法研究所所长吕金光的狂草,学养融为一体,清新纯净;中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一等奖获得者王忠勇的作品,打破传统结字常规,读之隐约可见有篆、隶、章草、大草、行书等多种元素;四川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和平草书作品,如古人所言:“字如飞动,圆转之妙宛若有神”;台湾华梵大学书法系主任黄智阳教授的作品,将造型空间、水墨色彩浑然搭配,极富美学意味,兼重人文表达。
据主办方介绍,130余幅参展作品,均经过精挑细选,基本代表了作者所在高校的书法专业教学创作最高成就,可谓佳作荟萃,彰显大家风范。
市民
大饱眼福悉心“取经”
如此精美的展品吸引了众多参观者。展厅里,随处可见驻足欣赏观摩的市民与书法爱好者。
胡先生钻研书法已有20多个年头,面对展品连连称赞:“笔法老练、大气天成,不愧大家手笔!”胡先生说,高校教授和一般书法家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们集书法理论、书法教育、书法创作“三位一体”,作品多了份理性,看似用笔随心所欲,实则功力深厚,非饱学之士不能为之。
张先生酷爱书法艺术,研习书法10多年。张先生告诉记者,这些展品妙不可言,给他很多启发,把展品照下来回去细细品味。
现场还有来自中国矿业大学、江苏师范大学等高校的数百名学生,他们三三两两,围在展品前仔细欣赏,有时遇到作者,还忙着上前请教。矿大文法学院大二的于洋同学说,这次书法展令她大饱眼福,能跟大师们近距离接触更是让她激动不已。
作者
携手传承传统文化
对于书法艺术的重要价值以及此次展会的独特意义,来自海峡两岸高校的这些著名书法教授们也都表达了相同的看法:共同推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谢和平指出:“每一幅作品都凝聚了创作者的智慧与心血,蕴涵了他们对书法艺术的追求,本次书法展为大家相互学习、提高书法技艺与艺术思想提供了极好机会。”他希望通过本次交流活动,唤起海峡两岸高校书法教育的民族意识,促使书法家自觉、主动地承担起推进中华文化发展繁荣的责任和使命,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黄智阳也表示,徐州是汉文化的发源地,在中国美术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在徐州举行这样一次交流展出,对两岸书法界是一次推动,也是两岸高校交流的一个新的起点。
东南大学中国书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博士刘灿铭说,海峡两岸的学者应该利用好书法这一文化纽带,进行文化方面的深层次交流,以传承、发展、创新中国的传统文化为宗旨,维持两岸精神文化的血脉相连。(记者 刘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