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3-27 南京日报(第B4版)
袁隆平在南京时的户籍卡 资料图片
记者昨天从市档案馆获悉,由南京市档案馆编辑,南京出版传媒集团出版《民国珍档・民国名人户籍》一书正式出版,该书是从历时7年多整理和编辑的200万张民国户籍卡中遴选出版的,首次披露了60年前那批知名的“南漂一族”。
袁隆平一家曾住梅园新村
这批户籍卡是1947―1948年间由当时的南京市政府登记制作的,总共200万张,真实记录了当时南京130多万人口的状况。其时抗战胜利刚两三年,大量人口因为工作等原因来到当时的首都南京,特别是大批年轻的精英来到南京教书、为官、经商,让这座备受战争摧残的城市,逐步恢复生机。根据户籍卡的统计,当时南京人口中本籍50多万人,而外省市人则达到80多万人。在南京各个政府部门中,很多中级官员都是“海归”。
这些“南漂一族”中就有我国著名的水稻专家,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一家。根据书中披露的1948年2月25日登记的袁家户籍卡,当时的袁隆平还是一个19岁的青年,正在上中学。袁家的户主是袁隆平的父亲袁兴烈,当时41岁,工作单位是侨委会行政科长。家住梅园新村49号。当时袁隆平是长子,下面还有3个弟弟。
中大校长吴有训是南京“最大户主”
此书执行主编李兆梅告诉记者,当时外籍人入户都要有个户主,很多大单位的负责人就自然成为户籍卡上频频出现的户主。其中最大的户主莫过于中央大学校长吴有训。登记在其名下的教授、职员超过三四百名,大画家傅抱石、著名化学家高济宇、著名学者陈之佛等都赫然在列,吴有训成了南京有名的“大家长”。
吴有训是我国著名物理学家,中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1945年抗战胜利后担任中央大学校长,当时在进行户籍调查时吴有训49岁,户籍地址四牌楼1号(今天东南大学),记者看到,照片上的他戴着眼镜,穿着西装,打着领带,风度翩翩。当时有人调侃说:“首都民国教授,半数尽在吴有训门下。”
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名人
市档案馆专家介绍,经过统计他们发现当时的南京130多万人口中,男女比例是2.8:1,男女比例失衡的很重要原因是大量在南京任职的异乡人都没有带家眷。
正因为如此,书中披露的一批女名人更加瞩目。比如宋美龄在户籍卡中没有贴照片,户主名字是蒋中正,年龄45岁,与户主关系是夫妇,教育程度留学,住址黄埔路国防部大院内。吴贻芳的户籍卡显示,1948年她53岁,教育程度是美国密执安大学生物学博士,1928年担任金陵女子大学校长,住址是宁海路。徐悲鸿夫人蒋碧薇,户籍卡年龄是43岁,教育程度留学法国,国大代表,住址傅厚岗6号。
另一名与南京有渊源的女性是聂华苓,她是当代著名女作家、翻译家,1948年户籍卡登记时,22岁的她就读中央大学外文系,大学毕业后,她曾留在南京青年会中学当教师。该校是南京一所历史悠久的私立中学。
市档案馆专家介绍,档案馆保存的学校教员履历表中还有聂华苓记录,十分翔实:聂华苓,教授初三、高一、高三英文,每周课时21,1948年8月到校,工资82元。2012年,南京大学举行110周年校庆活动,聂华苓被授予杰出校友荣誉,留下一段佳话。
本报记者 吕宁丰 本报通讯员 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