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3-17 扬子晚报(第A08版)
“‘北约’你又调皮了!”云集全国27所顶尖名校的“北约”、“华约”、“卓越”三大自主招生联盟的笔试昨天上午开考,南京考点近万名考生应战“三国杀”。“北大、清华、高考、状元”请用这四个词写个笑话;“北京雾锁车迷路,写个下联吧……”“北约”文科题依然灵活生动,记者在考点采访了解到,“华约”考题较生僻,“卓越”略难于高考。
扬子晚报记者 杨甜子 蔡蕴琦
“用‘清华、北大、高考、状元’四个词”写一则150个字的笑话,要求积极健康,幽默诙谐,机智风趣。”这不是一个笑话,而是今年“北约”文科卷的一道考题。写笑话成了考题,让考生哭笑不得,“说笑话?我怎么笑得出来啊。”有幽默细胞的考生写道:“北大、清华这对相爱的夫妇,为了高考状元,相互厮杀。”也有考生冷静思考,每年的生源大战中,高校争抢高考状元是地球人都知道的秘密,“不过既然是北约考试,总得站在北大这边,为北大说几句话吧”。笑话讲完了,来对个对联吧,“上联是‘北京雾锁车迷路’,请写出下联”。对对联也是考题,“题目太活了。”一名考生感叹道,他对出的下联是:南京雨淋人归途。“看到窗外下雨了,我没带伞,心想待会要淋雨了,就胡诌了一个。”
写完对联,还要“唱歌”,今年北约的作文是给出了《刘三姐》中的插曲《藤与树》的四句歌词,“山中只见藤缠树,世间哪见树缠藤。青藤若是不缠树,枉过一春又一春。”用刘三姐对阿牛唱的定情之歌,写一段500字之内的文章。“从没听过这首歌。”在考点外,记者一连追问了10名考生,大家都摇头表示没听过,“这都是我们那时候听的歌,孩子们哪听过。”家长们打起抱不平。“其实作文倒是不难写,但因为不太理解歌词的内涵,不了解故事背景,写出来的文章可能比较浅,难得高分。”考生回忆,数学卷有6道选择题,4道解答题,知识点超过了高考范围。
今年“华约”考试科目由去年文、理分科各考三门,改为今年理科生考《数学与逻辑》和《物理探究》,文科生考《数学与逻辑》和《阅读与表达》。据考生反映,“华约”数学试题运算量很大,题目也比较难,其中一题是:“有7个红球8个黑球,从中抽取4个能抽到红球的概率题。”一名学生表示,从来没学过概率,所以根本不会答。“还有一题难倒了我们年级的第一名。”镇江一名女生介绍说,有一道数论题年级第一名也没有做出来:已知x,y,z都是大于1且互不相等的正整数,且xyz整除(xy-1)(xz-1)(yz-1)。列出所有符合的x,y,z。
逻辑题从法国哲学家柏格森的《笑》中截取的一段关于“笑、虚荣心和滑稽”的议论文分析。考到了概括标题、论述观点等内容。“基本没看懂,这位哲学家没听说过。”一名考生说。更让文科生抓狂的是一篇超长文言文——西晋文学家鲁褒的《钱神论》。考题需要针对文中“班白而徒行”的“班”、“昔神农氏没”的“没”、“严毅之颜”的“严毅”以及“被锦绣”的“被”进行字词解释,并补充后半段古文。“感觉这篇文章有几千字,从来没读过这么长的文言文,累死了,看一遍要20分钟。”
“华约”今年的作文题改为论述题,是关于南方供暖线。考生回忆,题目中给出了一名学生的信,信主要讲述北方就算是遇到千年寒流也是温暖的,而留守儿童却连基本温饱都没得到保障……根据这封信中的材料写个300字的评论。因为题材比较熟悉,考生普遍反映有话可说:“从公平问题入手,然后把主题上升到心灵的暖流才是真正的温暖这个高度。”
在东南大学“卓越”考点,随着考试结束铃声响起,考生们普遍反映难度适中。“还可以,至少来得及做。”溧水高级中学的一名理科女生从容地回答道,她告诉记者,理科试卷共分数学卷和物理卷两张,各100分,总分200分,两份试卷的题量加起来不到30题,时间上是够的。试卷的难度也没能难倒“久经沙场”的尖子生们,如皋中学一名女生说:“数学前面我是没有费什么力气就做出来的,物理的话,没有比竞赛难度更高,但是比高考更难。”
比起理科,文科生碰到的“麻烦”大一些。文科题目包括古文阅读、现代文阅读、思辨等四道大题,新鲜的思辨题挺费脑筋。据考生回忆,题目是“请用400到500字分析:是否认可‘煎饼人’,煎饼人是指掌握多个领域的技能和知识的人,有人说煎饼人‘面面会,面面松’,有人说煎饼人是复合型人才,谈谈对此的观点”。卖早点的煎饼人进了考题,考生摸不着头脑,“从来没听说过这个名词。”“从题干得知就是什么都知道的人,那不就是‘万金油’。”……走出考场,文科生们热烈地讨论这道题。
卓越:
对“煎饼人”的看法:是否认可煎饼人,煎饼人是指掌握多个领域的技能和知识,但并不精通的人,也就是所谓的“门门通门门松”。35分。400到500字。
场外直击
只能三选一,备考从容了
“快,要排队了。”昨天考试结束走出考场的考生一脸轻松,但三个男生却一路小跑,在南大仙林校区仙2教学楼外的空地站起了队。很快,这支队伍就集结了50多人,引得路过的家长纷纷侧目围观。原来,几乎每年都“组团”来考试的如东中学今年又包车来到了南京,兵分几路参加北约华约“厮杀”。“我们总共来了150人左右,以理科生居多,在南大考点有70几个人。”如东中学带队江老师告诉记者,让学生在考完试后排队“集合”也是为了方便迅速“聚拢”学生。
今年三场自主招生大撞车,同时开考,现场不少家长、考生却觉得,此举减少了冲动,备考也更加从容。“昨天上午过来的,先订了宾馆带孩子熟悉了一下考场。”海门中学一名家长告诉记者,今年三大联盟考试在同一天,学生没有选择,按学校分配的名额来考,“孩子分到了东大,他也比较喜欢,所以就来试一试,多一次机会吧”。
前黄高级中学昨天有100多名考生来南京赶考,在东大考点,一名考生妈妈告诉记者,孩子们大都裸考,“看得很开,考上了有加分最好,没考上还有机会,高考才是最重要的”。东南大学四牌楼考点内,苏州家长施先生告诉记者,他儿子平时成绩在年级前五名,同时申请南大、东大不成问题。不过施先生最后结合儿子的数理特长,选择报考工科见长的东大。
不考英语乐坏理科生
除了时间撞车之外,今年三大联盟的所有测试都缩短了时间和科目,它们都不约而同地将测试的科目缩减至两门,将数学设为必考科目,不考英语、化学、生物、政治和地理。总的考试时长也由过去6小时缩短至3小时。
“我的英语不大好,不考英语让我松了口气。”苏州木渎中学的一名男生表示自主招生考试对于偏科的自己还是有一定优势。而吴江震泽中学一位男同学则表示,自己平时成绩在100名左右,感觉希望并不大,但又不想放弃机会。“少考点内容,可以少牵扯点精力。”一名理科女生则表示忧虑,“如果是理科男生,英语肯定比女生弱一些,不考英语男生肯定沾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