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殷切的寄望 深情的激励——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代表团的重要讲话激起热烈反响

发布者:许启彬发布时间:2013-03-10浏览次数:984

2013-03-10 新华日报(第A02版

      “相信在江苏省委和省政府领导下,全省广大干部群众戮力同心、埋头苦干、开拓进取,江苏一定能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继续向前,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新业绩。”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代表团审议时,这殷切的寄望、深情的激励,连日来在代表中激起热烈反响。

  把总书记对江苏发展的新要求落到实处,决不辜负总书记的殷切希望,一句句满含真情的话语,凝聚成为江苏代表的共同心声。

  大家都脱稿讲,很亲切很自然

  “一开始我汇报时,还是有点‘小紧张’的,一交流一对话,我就放开了,‘大家都是脱稿讲嘛’!”南通中远船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倪涛代表回忆起审议时的场景,那一份喜悦和兴奋写在脸上。他说,我向总书记汇报企业开发海工平台的进展情况,总书记询问了技术上的问题,很亲切很自然。我感到总书记对江苏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结构调整高度认可,对我们的新产品很感兴趣。

  “总书记听了我的发言后,从宏观角度、联系历史和现实,希望我们继续探索新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我们的劲头更足了!”镇江农科所研究员赵亚夫代表说,我们将继续探索新的生产经营方式,加快发展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型农业,造福城乡居民。

  “80后”代表、连云港雷锋车班班长权太琦告诉记者,习总书记2009年曾到连云港视察,当时我是从电视新闻上“远远地看到”。这次不同了,我当面向总书记汇报雷锋车的历史,感到特别亲切。我向总书记发出的坐坐咱们雷锋车的邀请,他愉快地答应了。会议一结束,我就打电话告诉班组的姐妹们,大家都表示要传承好雷锋车精神,一代一代地开好雷锋车。

  “没有官话套话,讲实话说故事”,代表们说,总书记是为改会风带了个好头,我们能深深体会到平易近人的亲民之风。

  经济增长,聚焦质量和效益

  总书记对江苏工作提出的第一条要求,就是“深化产业结构调整”,这是对经济大省的新期望。

  省经信委主任徐一平代表说,作为经信部门的负责同志,要认真学习领会总书记的新精神,通过政策制定、规划引领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要加快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更多的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让创新驱动战略在企业发展中得到充分落实,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服务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加大公共技术平台建设力度,推动它们在“专精特新”的发展道路上走得更健康。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加快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提高企业智能制造水平。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更好地支撑工业经济走质量和效益之路。

 
 东南大学校长易红代表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产业结构调整是一项长期战略任务,要不断深化,积小胜为大胜。我认为,在这个过程中高校应该继续发挥积极作用,用源源不断的科技创新成果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当前,我省已进入创新型省份建设的攻坚阶段,高校是科技创新的生力军,高校特别是高水平大学,更是创新人才的集聚地、创新成果的策源地,责无旁贷要继续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加强产学研结合力度和深度,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梦兰集团董事长钱月宝、亨通集团董事长崔根良代表说,江苏是经济大省,民营经济发展活跃,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产业层次,实施结构调整条件比较成熟,完全有可能在全国做出示范。

  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要尊重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过快过慢都不行,重要的是质量”,总书记对城镇化的这番阐释,给江苏代表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周岚代表说,总书记对未来一段时间如何提升城镇化的质量提出殷切希望,使我们更准确地理解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坚持“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我们将从两方面着力:一是要为转移人口的进程提供足够的住房保障支撑,从一开始就要关注城镇低收入住房群体、关注“夹心层”和务工人员;二要围绕着人的需求,注重老百姓关心的人居环境改善,促进城市就业岗位的形成,城市建设与城市服务业培育的互动。

  “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根本在于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其中就包含就业、上学、医疗卫生服务的均等化,这也对进一步促进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提出更高要求。”省卫生厅厅长王咏红代表说,落实总书记的要求,我们将出台政策,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加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将医疗卫生服务向中小城市延伸,实现更加均衡广泛的公共服务;同时推进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探索完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畅通参保人员双向流动的制度转换通道,不断提升城乡居民健康水平。

  为美丽江苏再添新色彩

  从“烟花三月下扬州”到“能不忆江南”,总书记吟诵的一句句古诗词,展现出江苏之美。他更希望江苏在新的发展阶段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建设美丽中国作贡献。

  “审议会上,我谈到了苏州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从法律法规层面上把‘四个100万亩’确定下来,使苏州的山水生态环境更加美丽,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得到了总书记的充分肯定。”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蒋宏坤代表说,我们要按照总书记的嘱托,坚持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之路,进一步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到重要战略位置,以重大生态项目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特别是加大太湖、阳澄湖等重要湖泊治理力度,力争在5—8年内使水质更清,正如总书记所讲的,为太湖碧波增添美景,努力使苏州的生态环境有一个较大的提升。

  省环保厅厅长陈蒙蒙代表说,作为人均国土面积全国最少、人均环境容量全国最小的省份,江苏的生态环境资源比其他所有发展要素都显得更加稀缺和宝贵。习总书记充分肯定这5年来江苏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取得的成效,嘱咐我们坚持不懈抓下去,让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作为环保部门,我们责无旁贷,倍感责任重大,要将各项环保工作进一步落到实处,为百姓看到蓝天、呼吸到新鲜空气不懈努力。

  让廉洁自律成为自我要求

  关心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总书记在审议中同样关注干部队伍的健康成长。

  蒋宏坤表示,作为党的干部,要勤政廉政,按照总书记要求,严格落实好中央提出的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新规定,多搞调查研究,多到现场办公,经常警示自己如何当好人民公仆,多为老百姓增添福祉,让大家更好地享受改革发展带来的实惠。

  南京市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局局长林志梅代表是“全国模范检察官”,她在发言中用活生生的例子说明,“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也是生产力”,得到总书记的赞同。现场聆听总书记的讲话,林志梅不仅深切感受到中央“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坚强的反腐决心,更真切感受到中央对领导干部健康成长的关爱和厚望。她说,这就要求我们检察机关坚持预防与惩治并举,预防在先,宣传法律,推动完善党委领导下的社会预防大格局,让更多的公职人员知法守法遵法,让廉洁自律成为刚性的自我要求。
       本报特派记者   沈峥嵘 陆 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