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2-27 新华日报(第A07版)
开年新愿景②
[百姓愿景] 方惠(省人才中心员工):从除夕回句容老家,到节后第一天上班,开车的感觉那叫一个爽!平时上班16公里车程要挪一小时,初七早上只用了20分钟,7点20出门,8点不到就到单位了。希望以后天天能这么快!
陈舒(南京市六合区龙袍街道划子口社区居民):我住在江北,过去想去新街口逛个街,七转八转,大半天才能到。现在四桥公交开通了,公交转地铁,一趟头到市中心,希望以后班次越来越多。
车水马龙的道路,拥挤不堪的地铁、公交在春节期间突然显得“空旷”,车好开了,路好走了,让平日里被堵惯了的城市居民甚至有点“受宠若惊”。在北京,网友@胡二娘说:今儿55公里用了1个半小时,公交车全程有座儿不堵,中间换车还吃了个甜筒。更有人载着一家老小,二环、三环、四环、五环,开车把北京城逛了个遍,好好找了一把久违的“在路上飞”感觉。
这个春节,实时更新的@南京路况直播间不断发出: “#路况信息#全市畅通!长江大桥南北双向畅通!各条高速通行正常!”这样简捷却透着欣喜的字句,七天长假里几乎每天都要出现数次。
老百姓过日子,吃穿用住行。行,乃民生大事。让出行更快捷顺畅,几乎成为每个人的内心期盼。单位公车暂时封存,私家车出城返乡探亲,直接导致春节期间道路上车流量锐减。人们期盼,平日里的交通虽然无法像春节这般“一马平川”,但能否想想办法,让老百姓花在路上的时间尽可能少点。
“发展公共交通,让老百姓体面乘公交。”这是省交通运输厅厅长游庆仲力主的一贯观点。
东南大学交通学院博士生导师过秀成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未来老百姓的生活和工作会紧紧围绕地铁等公共交通轴线。提高出行效率,首要的是调整出行结构,让城市居民出行首选公共交通,让老百姓很便利地坐公交,让大家体会到在上下班高峰时期,坐公交比开私家车快。
在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城市居民出行问题受到特别关注,明确提出年内新增公交线路200条、节能环保公交车3000辆。游庆仲对记者表示,2013年,江苏公交优先重点要做4件事:一是及时增加车辆和公交线路;二是大力发展地铁、BRT等大容量公交;三是促进公交进社区、进郊区;四是完善换乘体系。
坐个公交车要拎大包小包走老远,有时在站台一等就是十几二十分钟,这一直是一些城市居民不太愿意坐公交的原因之一。游庆仲说,要让老百姓体面坐公交,一方面,像地铁、BRT这样的大容量快速公共交通,市民还是非常愿意坐的,这是下一阶段发展的重点。另一方面,及时在郊区开辟新线,将公交车开到郊区的保障房小区,才能服务更多的普通市民。此外,还要发展短途公交,解决居民小区到公共交通站点间的接驳问题,打通公交最后一公里。
目前全省拥有城市公交线路2853条,公交线路运营总长度5万公里,虽然全省地面常规公交运力有较大增长,新增公交车辆性能良好,但由于城市机动化出行特别是私家小汽车出行的快速增长,公交运行效率不增反降,大大降低了常规公交的吸引力。
所以,不仅要加大公交投入,还得让公交跑起来。记者了解到,加快推进公交专用车道已经写入《省政府关于进一步落实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讨论稿)》中。到2015年,省内特大城市和大城市,每百标台公交车拥有公交专用道长度将不低于4公里,全省快速公交营运里程达500公里,城市轨道交通营运里程达300公里。
与城市居民提高出行效率的迫切愿望相比,广大农村老百姓关心更多的是出门有车坐。对此,政府也有专项计划。游庆仲告诉记者,今年年内,全省除岛屿村外,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达率实现100%。新增100个乡镇开通村镇公交,苏南地区实现村镇公交全覆盖,全省镇村公交开通率达到43%以上。农村人也能像城里人一样享受到公交带来的便利。
记者了解到,省交通部门正在研究出台《江苏省镇村公交服务规范》。组织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达和镇村公交运营“回头看”,加大县乡客运班线资源整合力度,落实好燃油补贴和运营亏损财政补贴制度,确保已开通农村客运班车和镇村公交安全、持续、规范运营,让农村居民安全、顺利出行。
本报记者 吕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