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2-21 新华日报(第A06版)
“农民大病患者看病更有底气,居民分时段预约看病不是梦,信息化建设有更大突破……”记者从20日在宁召开的江苏省卫生工作会议上捕捉到今年医卫重点工作与民生休戚相关的诸多利好消息,这些惠民新举都紧扣“改革、公益、服务”的医改内核,体现让城乡居民看得起病、看病更方便的初衷。
农民大病可享四重保障
新农合筹资标准进一步提高,大病保障、大病保险以及医疗救助等分层次网格状补偿体系进一步完善,农民看病尤其是大病后保障水平进一步加强。
据了解,2012年,我省新农合制度最低筹资标准提高到人均300元左右。据省卫生厅厅长王咏红介绍,江苏省现有56个统筹地区实施新农合混合支付方式改革,占全省总数的69%,实施比例居全国首位。江苏省以县为单位新农合参合率保持在98%以上,并且力争全省最低筹资提高到人均350元左右。确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不低于75%,让农村居民看得起病。
记者会后了解到,在大病保障方面,我省已用3年时间逐步将肺癌等20个病种扩容至农村大病保障范畴,到今年2月全省各级将全面实施到位。
除此之外,我省还将启动大病保险试点。据省卫生厅农卫处处长姜仑透露,今年,每个市至少要选择一个县(市、区)开展大病保险试点,试点将于下半年正式启动,2014年底全省全面推开。这将有效缓解大病患者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农民患大病有四重保障托底——基本医疗保障、大病保障、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姜仑举了一个例子:以农村白血病患者为例,按病种付费要花15万元,新农合报销70%,白血病患者参加大病保障,如在大病保险试点区域,还可获再次补偿,符合条件可进一步申请民政医疗救助,最终,他个人实际支付费用只需1万—2万。
“分时预约”年内覆盖三级医院
为了看病,起个大早去排队,真正就诊不过几分钟,如果实施分时段预约,是否能改善这一现象?
王咏红透露,今年年内,全省力争所有三级医院实行分时段预约。同时,所有的三级医院将纳入省级集约式预约诊疗服务平台,实现85%专家号源、所有普通门诊号源投放。这意味着,本地居民可以预约省内其他医院的专家号。
记者了解到,江苏一些医院,比如苏州附一院已经在去年推出“分时段预约就诊”服务,分别为上午8点到9点、9点到10点、10点到11点,下午1点半到2点半。院内所有专家的号源都支持此项服务,总号多少、余号多少一目了然。
业内人士表示,分时段预约的优点显而易见,减少了患者在医院等候的时间。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院长刘乃丰告诉记者,根据经验,如果分时段预约挂号效果达到最理想的状态,患者就诊时间要缩短一半。不过,这需要市民的“守约”,一旦出现爽约率高的情况,对医疗资源也是很大的浪费。
“电子病历”推动远程会诊
“为何大医院人满为患,而社区医院门可罗雀?一个重要原因是,在老百姓心目中,社区医院的诊断水平不如大医院高明。如果在社区医院拍的片子和化验结果能得到大医院的远程会诊,那社区居民会更愿意在家门口就诊。”省卫生厅副厅长陈亦江对记者坦言,“因此,信息化建设绝非将居民的健康资料入库这么简单,其根本性目的是实现不同级别的医院之间的互通,从而推动居民就近就诊,缓解医疗资源流向不均衡矛盾。”
记者昨天获悉,信息化建设今年将有更大突破。王咏红介绍说,2013年,省卫生厅将推进三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年内基本完成市、县级平台架构建设和省级平台一期。依托信息平台,大力推进区域检验检查、影像系统建设,1/3的县(市、区)建成区域检验检查、影像系统,让群众在基层就能享受到大医院专家服务,更好地造福百姓。今年江苏将实现省卫生厅信息中心与省级医院之间的互通互联,实现远程会诊。
记者了解到,目前全省城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73.9%,今年比例会有大幅提升。当未来信息系统完全建成后,每个人的ID都在该系统中,其中包括健康档案信息和基本摘要信息,而个人的诊断信息则保存至医院,有需要时再通过此系统调取。
为方便居民就近就诊,今年家庭医生还将广覆盖到社区。去年我省实现了1/3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家庭医生制度,今年将再广覆盖。全省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将有全科医生,6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家庭医生制度,主动上门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本报记者 沈峥嵘 本报实习生 刘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