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让公共交通“一路绿灯” 东南大学科研成果为城市“治堵”

发布者:许启彬发布时间:2013-01-22浏览次数:1209

2013-01-22 中国教育报(第4版)


  本报讯(记者 沈大雷)记者日前从东南大学获悉,由该校教授王炜领衔完成的“地面公交高效能组织与控制关键技术及其工程应用”项目,在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王炜介绍说,由于公共交通的人均道路资源利用效率远远高于其他交通方式,通过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已经成为我国城市交通发展的主要方向。王炜团队的主要做法是,在已有的城市道路上梳理一批线路,对它们进行快速化的线路改造。相对建设地铁和轻轨,快速公交的改造成本很低。“建造一条地铁的钱,可以改造100条公交线路。”王炜说,“一条地铁线路解决不了城市交通的大问题,但是100条快速公交线路通车以后,一个城市的交通问题基本上就迎刃而解了。”

  据团队成员陈淑燕教授介绍,“地面公交绿波通行控制技术”是该项目一大亮点。“‘绿波效应’是指车辆和公交车在运行过程中遇到的都是绿灯,这是一种理想状态。”该项目把公交线路的设置和公交车辆配置结合起来,实现了公交车辆在交叉口利用红灯时间上下乘客、绿灯时间通行;上下车的乘客则利用红灯时间进出停靠站。

  据了解,该成果已在江苏、浙江等9个省21个城市进行了推广应用。江苏省常州市已经形成了“以快速公交为骨干、以换乘枢纽为核心、多层次公交相互衔接”的地面公交快速运行体系,公共交通的分担率已从2007年的8%上升为2011年的26%,市民对交通状况满意率达95%。

  据了解,在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东南大学共摘得一项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两项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该校已连续3年获得3项国家科学技术大奖。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