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1-07 江南时报(第A06版)
大大小小几块四边形描绘出巍峨壮观的中山陵;洋洋洒洒几根线条勾勒出宏伟的奥林匹克体育中心;重重叠叠几个飞檐翘壁诠释出精美庄严的鸡鸣寺……简单的线条,简单的图形,简单的色块,风格简约却淋漓地拼凑出南京的美丽名胜。昨天,有网友在微博上转发了一组形式别样的个性明信片,引来众多网友的赞叹。
江南时报记者 徐昇 实习生 王梦然
出于爱好
意外收获网友追捧
江南时报记者采访得知,这套名信片的设计者叫朱存辉,这个85年的大男孩是南京博澜视觉公司的设计总监。“我在南京上的学,之后就留在这工作,这里算是我的半个故乡。”朱存辉说,他设计的这套明信片叫做《我de南京》,共有12张,描绘了玄武湖、中山陵、总统府、中华门、东南大学、雨花台、鸡鸣寺、阅江楼、明孝陵、紫峰大厦、奥林匹克体育中心12个景点。
大学专修平面设计的朱存辉,毕业后从事旅游园林设计工作,因此接触了南京很多的名胜古迹。从2012年12月开始,他想要用一种特别的方式来展现“不一样的南京”。
“去年12月,我做了一张玄武湖的明信片,自己看着觉得还不错,就开始想着做一套系列明信片。”小朱告诉记者,运用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构图,再用鲜亮明快的颜色描绘,12张明信片设计起来得心应手,三个礼拜的时间就全部完成了。随后小朱将设计好的作品发在了微博上,没想到受到很多朋友的喜爱和关注。
网友的支持和鼓励,使小朱萌发了将手绘图出版成明信片的想法。“我跟公司说了这个想法,公司很愿意合作,我们用艺术纸印刷,出了一批成品。”昨天是《我de南京》明信片开售的第一天,很多网友表示,送人或收藏都很好。
12张明信片
如同金陵12景名片
记者根据朱存辉发的链接,参观了销售《我de南京》明信片的淘宝网站。在“宝贝详情”里,记者看到,每张明信片的背面还有关于该景点的简单介绍和正规的邮戳处。
小朱告诉记者,设计明信片前,一般都是先找资料图片,然后用设计语言整理表达出来。“比如我在制作紫峰大厦时,先找来很多航拍的图片,经过仔细观察,再琢磨构图,最后选择适合的设计方案。”
“有一次陪朋友参观他的大学——东南大学,大学里很有民国范儿的建筑特色让我印象深刻,当时就拍了很多张照片,最后用几何图的形式绘成了明信片。”小朱告诉记者,把东南大学作为景点设计成城市明信片纯属偶然。
几个立体矩形,重重相叠,自然流畅地拼凑出紫峰的整体面貌。一个个紫色的小方块,错落有致,巧妙地勾画出大厦的特点,再加上黄色圆形拼叠成的太阳,几个半圆形组成的绿化带,一幅活泼时尚的现代化图景跃然纸上。
几条色彩缤纷的曲线,一跃上画面,竟构成了一座抽象可爱的喷泉,绿色的拱形和矩形,搭配上红色的三角形,极具代表性的建筑物,东南大礼堂就这样俏皮又贴切地被呈现了出来。
网友说,这样清新可人的明信片,倒很像一张张南京12景的大名片,写上祝福,贴上邮票,寄给外地的朋友,既表达了祝福,又展示了金陵古都的新貌。
风格知性
颇受年轻人喜爱
“简单的图形也能做得如此惟妙惟肖。”“赞一个,我想做套北京的。”《我de南京》明信片开卖首天就受到很多年轻网友的赞赏。
小朱告诉记者,他平时工作压力大,静下心来画这些景点倒成了一种解压的方式。“用这些简单的几何图,拼凑南京的名胜建筑,也是对南京城市印象的另一种展示。”小朱说,他描绘这些建筑物的工作可以说是一个“化繁为简”的过程。他还特别提到,他创作时选择了明快、鲜亮的颜色来描绘南京的名胜,包括一些古色古香的建筑,例如鸡鸣寺、中华门,也都尽量运用了明朗轻快的色彩,希望展现古都金陵,有活力有朝气的年轻态的另一面。
“如果这套明信片销量不错,我希望可以继续运用几何图构图的方式,拼凑南京的更多名胜和热门景点。”小朱告诉记者,南京正在申请“新金陵48景”,他希望一一描绘这些带有南京特色的景点,同样制作成明信片,以这样的方式向更多人展现不一样的南京城。
[相关新闻]
他们也手绘南京
画家杨菊生先生:近日,东南大学微博网贴出的一卷手绘民国景物的帖子引起了许多网友的追捧。卷中23幅手绘图全部由钢笔勾画而成,细腻的笔法、繁复的画工和逼真的视觉效果让网友们不禁感叹“谁把南京画成这样,超震撼!”记者多方打听得知,这些画是南京67岁画家杨菊生先生的作品。而微博上的23幅钢笔画正是他在2010年出版的画册《老南京的景物》中收录的。画中的民国中央饭店、民国交通部长府邸、城南牛市、中山陵林荫大道等一个个南京味儿十足的场景,几乎把整个南京城都印到了画纸上。
王兢:南京工业大学学生王兢“手绘南京”系列图片引起了不少网友的注意,观者无不称赞手绘画之精、南京之美。从2011年12月份,他共画了4幅手绘南京——青奥会主赛场、鼓楼、大报恩寺、同泰寺。“接下来,我打算再画十几幅,其中历史建筑和能体现南京现代美的地方,可能各占一半”,比如新街口、长江大桥、民国建筑,但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他都要求自己尽可能复原真实的面貌。画现代建筑还好,而复原历史建筑却让王兢不得不下一番功夫。
宗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