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杨廷宝故居昨起免费开放

发布者:许启彬发布时间:2012-12-24浏览次数:250

2012-12-24 扬子晚报(第A35版) 


      1982年12月23日,我国当代著名建筑大师杨廷宝逝世;30年后,杨先生在南京购买、自己设计建设并居住了36年的“成贤小筑”——杨廷宝故居纪念馆,经过最近半年多的维修设计,昨天上午隆重开馆。维修方玄武区政府和新街口街道,及杨老的儿女家属等,参加了开馆仪式。 

 市民正在参观杨廷宝故居。宋峤 摄

      维修加固后再用100年

      外表看似没有区别,内部无论是地板、还是墙壁、地下空间等,均已更换了新颖保温材料并得到加固。“小筑是大师建筑思想的体现。”担纲维修设计总监的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周琦教授介绍,由于当时条件简陋,建筑外表及结构在后来风雨及白蚁侵蚀中,遭受重创。经过今年的维修加固,杨廷宝故居还可以拥有一百年的“寿命”。

      修护方案突出“修旧如旧”

       记者看到,故居一楼多为与杨老专业有关的纪念物,东边书房里,几只原先破旧的书柜,此番整修一新,里面陈列了部分杨老平时查阅的建筑图志和史料等。

       2楼杨老家人一直使用的卫生间,修护方案也突出了“修旧如旧”:地板和墙壁、屋顶等新置过,而数十年前的白色老款浴缸、洗面池、抽水马桶等都是原件,一一记录着建筑大师不凡且质朴的家庭生活。

      请志愿者长期维护管理

       新街口街道工委书记蓝军说,今年玄武区和新街口街道将其重新维修加固后,不仅希望经常在此举办各类与建筑有关的展览,更希望更多普通市民百姓进来了解阅读我们的建筑大师。

      “纪念馆是免费开放,我们想通过向社会招募志愿者的方式,来减少管理和维护的成本。”蓝书记希望,有意者可以与街道工委办公室联系。

      为什么叫“成贤小筑”?

      1946年抗战胜利不久,当时国民党的御用建筑师杨廷宝先生,搬迁回南京的中央大学建筑系(现东南大学),拿出微薄的收入买下成贤街104号(东大西南面附近)占地面积达1305平方米的地块。

       由于当时战争刚结束,加上5个儿女、老母亲和保姆等一共9口人,花钱的地方多,大师因陋就简耗时两个多月建起了这幢实际使用面积只有164平方米的建筑,加上后院的车库,使用面积为232平方米。这与大师动辄浩大的建筑项目相比,真的只能算是“小品”,因此杨先生自称它为“成贤小筑”。在建筑学界一直被奉为“朴实无华紧凑节约”的典型之作。

      扬子晚报记者 董婉愉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