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24 科技日报(第06版)
既有全地形智能机器人、电磁平衡智能车,又有酒后驾车安全系统、智能自动泊车系统展示。12月14日,在东南大学举办的“2012年第七届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展示会”上,大学生科研训练和学科竞赛的创新成果令人称奇。
平面变立体,旋转扫描显示器显神通
当显示屏飞速旋转之后,呈现在记者眼前的是各式各样的立体图案:有正方体、花朵,甚至还有东南大学2012的字样。这就是旋转扫描显示器。当下主流的3D图像显示技术,都是通过人眼的视差,使人感觉到图像的立体感,而该显示器则是利用视觉残留的原理,使观看者看到立体图像。据设计者罗鸿飞介绍,利用单片机控制电动机,使得显示板旋转,再利用电脑将单维直角坐标转化为竖坐标从而将立体模型转化为点阵图像并通过红黄绿三种颜色在显示板上显示,最终让使用者看到一个立体图像。图像本身虽是二维的,但将平面图像扫描就可把三维模型显示到现实空间中,观察者从各个角度对其观察都不会受到屏幕的限制。该显示器在3D建模、工程设计领域均会有较大作用。
脚上绑着发电机,走路就能够充电
生活中常常遇到手机没电的困扰,要是能够一边走路一边充电那将会多么方便。展会上,一个叫做“便携式人体重力多功能充电器”的装置就实现了这一功能。该装置的电机与电路部分固定于脚面,传动部分固定于脚侧,能在人们普通的行走过程中实现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供给手机电池充电。该装置总体设计思路分为电路与机械两个方面,机械方面借鉴手摇电器的结构并加以创新。
“原理很简单,就是通过人体走路时产生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带动装置中小型发电装置发电从而转化为电能。”设计者马伯啸介绍说,最初想到这个创意是因为自己经常徒步旅行五六天,不方便带太多手机电池,但又担心手机没电无法和外界联系。据了解,该装置约四五个小时就可将手机充满电。装置上有USB接口,只需用线将手机和装置连接,而手机只需放在口袋中。
盲人导航系统,盲人的“导航犬”
带上头盔、绑着腰带、推着扶车,穿上这套行头,盲人就像带上了一只导盲犬,不必担心碰上障碍物,迷失方向。这就是“穿戴式盲人辅助导航系统”。
“头盔上的双目摄像头进行视觉采集,利用数据腰带的震动触觉刺激让使用者避开前方障碍物,头盔上的话筒可以方便使用者进行语音控制。”该项目的指导老师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吴娟老师介绍说。
据了解,该系统结合了微小障碍检测模块保障行进的安全性,并通过设计适于盲人使用的GPS功能提供了出行路径的宏观方向把握。此外,为了让盲人与导航系统智能交互,系统添加了语音交互模块来实现目的地的设置及实时位置提示功能。
此次展示会共有344件科研作品及项目成果,实物98件,除了东南大学包括2012年已经结题验收的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2011年基于教师科研的SRTP项目、校级SRTP项目,以及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取得优秀成绩的作品外,还有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兄弟院校的22件优秀作品。展示会作品总数比去年增加了38%。
本报记者 张晔 实习生 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