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1-26 江苏广播网
她,因为大学时受助,毕业后开始捐助他人;她,85岁高龄,仍坚持着丈夫的遗愿;他们,80后夫妻,在南京选了四所大学,每年资助八个学生,占收入的10%。……在今天东南大学2012年奖学金颁奖典礼上,普通人的慷慨让人感动。 今年85岁范勤老人在志愿者的搀扶下,一步步的走进了东大礼堂。范奶奶的先生丁大钧生前是土木学院的教授,回忆起丁老,范奶奶显得很激动,老伴一生省吃俭用,乐善好施。皮鞋穿破了,补了再穿,吃饭也是简简单单,还把家中珍藏了好几书架的外文原版书籍全部捐给学校:“全是外文书,捆好了拉了五六板车子都拖到学校,捐掉了,捐到学校土木学会了。他只知道工作,一天除了吃饭都是在工作,仅是转椅就坐坏了四把。” 2008年,丁大钧教育基金奖助学金正式设立,每年资助8名贫困生,每人2000元。后来,很多人为之感动,越来越多校友不断把钱捐入丁大钧基金,目前账户已达到96万元,更多品学兼优但家境贫困的学生因此受益。土木学院大四学生项运辉就是其中之一,他家庭贫困,却学习优秀,今年上半年获得丁大钧基金2000元,今天项运辉特意申请当范奶奶的志愿者,一路都小心翼翼的陪伴着,以此感谢:“可以说是受到很大的鼓舞,丁老师一直都是我们的偶像,拿到这些奖学金可以向丁老师学习,希望以后可以为东大土院多做贡献。” 像丁大钧一样在学校设立奖助学金的老教授还有许多,老校长顾冠群、齐康院士、吕志涛院士………他们都将自己的爱心献给了东大学子。 1993年,来自大丰农村的徐菊芬考入东大计算机系,大三时,原本家庭经济困难的她,又面临着择业或是升学的压力。但由于她表现优秀,获得了2000元“倪氏李氏奖学金”,解决了学习和生活的大难题。如今已经工作的她又回到母校,决定每年拿出16000元,设立“旭日奖助学金”,希望能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帮助更多的学弟学妹:“超微能帮点,就是希望他们可以有能力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比如说可以进一步再往上面走一走,知识和勤奋可以改变命运,知识和勤奋可以带来别样的人生。” 在颁奖典礼的现场,还有一对80后夫妻引人注目,小夫妻俩虽然仍在出租屋里生活着,却从去年开始,在南京选择了四所大学——南京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以及东南大学,每年拿出24000元设立了奖学金,每个学校资助两个学生。老公臧日镇说,奖学金大约占他们收入的10%,以后工资涨了,奖学金也会跟着上去:“只要不挂科都行,都是找那个申请助学贷款的,然后贫困证明的这样的同学,有叫老师的,有叫哥的,有叫先生的,叫哥的比较多。单亲家庭也有,亲人有残疾也有,情况不一样,都是大一的新生,我觉得新同学来了以后困难比较大。” 正是由于这一份份爱心,汇聚成浓浓爱意,涌动在东大校园里。据了解,学校教育基金会奖学金、助学金、奖教金已经有160多项,总金额今年首次突破千万元。 【江苏新闻广播记者(南京地区FM937)沈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