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日报】十八大代表郭广银谈高校教师挂职——需求越来越旺,级别观越来越淡

发布者:许启彬发布时间:2012-11-14浏览次数:1210

2012-11-14 南京日报(第A03版)

 

    本报北京11月13日电(特派记者 李冀 张小川 吴明亮 韦铭)十八大代表、东南大学党委书记郭广银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高校教师赴地方挂职对高校和地方都大有益处。当前,地方来大学寻求挂职干部的越来越多,而高校教师在挂职选择时的级别观也正在逐渐淡化。

    郭广银代表认为,高校的干部教师到地方挂职,无论于高校、于地方、于社会、于个人,都是一件好事情。首先,这种挂职能让高校教师开拓视野、锻炼成长。其次,可以促进校地、校企之间的信息沟通。比如说企业需要什么,学校能提供什么,还需要研发什么,都能在挂职的过程中充分交流。第三,挂职干部的身后很可能是一个团队、一个学科、一个学院,甚至一个学校,挂职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可以整合的资源,从而为地方提供更多的科技成果和服务机会。

    “我们江苏省有件事做得很有意义,就是‘科技镇长’。”郭广银代表说,前几年,省里选派一批高校干部、教师去苏南一些发达镇挂职副书记、副镇长。一开始大家还有很多思想障碍,认为只是个乡镇干部,级别不高,不愿去。后来我们教育干部、教师转变观念,不要把它当成一个行政岗位,而要当成一个锻炼干部的场所,一个校地合作的机会;另外,这些乡镇虽然级别不高,但经济总量非常大,胜过某些地方的一个县,甚至一个地区,对科技人才的需求相当旺盛,在岗位上发挥的能量很大,将来做出的贡献也很多,后来大家踊跃报名。

    “还有一个统筹兼顾、合理安排的问题。”郭广银代表说,现在高校本身的干部、教师队伍也存在资源有限的问题,有时候难以满足旺盛的社会需求,比如像东南大学,上门“求合作”的很多,都希望我们去挂副县长、副市长,但大学本身力量不够用,这就需要大学考虑平衡兼顾。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