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1-13 新华网江苏频道
新华网江苏频道11月13日电(记者李灿)十八大代表、东南大学党委书记郭广银在讨论十八大报告时表示,报告第一次在党的代表大会上提出提高教育质量、推进内涵发展,对于高等教育发展具有特殊意义,为正在加快推进的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以及我校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指明了方向。
郭广银说,2002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15%,2011年达到了26.9%,江苏则达到了45%。1998年印度大学生数量是我国的两倍,2007年我国大学生数量是印度的两倍。2000年,我国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的人口为3611人,2010年达到8930人。高等教育事业之所以能实现跨越式发展,是因为我们党把教育摆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这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优势、有活力、有后劲。
郭广银表示,在过去的十年中,东南大学也取得了飞速发展:一是学校发展的整体水平大幅跃升。2001年,教育部和江苏省签署了重点共建我校的协议,在“985工程”建设的战略机遇下,经过10年两轮的持续支持建设,学校从一所教学科研型大学快速成长为研究型大学,学科结构和人才梯队优化。
二是人才培养的结构质量显著提升。10年来,学校稳定本科生规模,着力加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学校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中两次捧得“挑战杯”;扩大研究生培养,在校研究生数量增长了3倍,从2000年的3400名增长到2011年13600名。留学生教育实现跨越,在校留学生由10年前的不足百名发展到1200名,来自106个国家,其中学历生超过80%。
三是科学研究的能力影响快速增强。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新世纪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学校发挥学科优势,坚持顶天方针,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大力开展前沿研究、交叉研究和重大科技攻关。10年来,学校科研经费从3.17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12.19亿元,连续位居全国高校前列、江苏高校首位。学校保持“863”领域优势,同时连续7年获得“973”牵头项目,相继产生了未来移动通信、高低压功率集成电路、大跨空间钢结构预应力施工、新一代基因测序等领域产生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业的高科技成果。其中,“宽带移动通信容量逼近传输技术及产业化应用”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成为我国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标志性成果;基于超材料实现微波段三维隐身和电磁黑洞方面取得系统研究成果入选“2010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四是社会服务的广度深度不断拓展。10年来,学校从新世纪率先开展“科技成果大江南北行”起步,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促发展”,不断探索和实践政产学研合作新模式,努力提高服务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郭广银表示,东南大学10年来的变化还有很多,只是我国新世纪改革发展成就的一个缩影。我们一定要在校内把党的十八大精神传达好、宣传好、学习好、贯彻好,用十八大精神鼓舞斗志、凝聚智慧,乘十八大的东风,进一步加快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步伐。我们一定努力提高科学发展的能力水平,坚持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为主线,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队伍建设为核心,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以提升科技创新为基础,按照“快速发展、特色发展、内涵发展、和谐发展”的思路,力争在2020年左右建成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2035年前后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