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24 南京日报(第A03版)
本报讯(记者 吴明亮) “就像破案,警察根据现场留下的蛛丝马迹还原犯罪过程,就是‘反问题’。”10月22日,第六届国际反问题大会在东南大学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大会主席李大潜试图用最浅显易懂的比方告诉记者什么是“反问题”。
据介绍,“反问题”是一种“由果求因”的数学方法,其思维方式古已有之。近年来,因其在地球物理、大气科学、生命科学、遥感技术等科学技术领域所具有的广泛应用前景。
据介绍,由于反问题的研究与实际结合得非常紧密,研究成果为一些重要技术、关键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想法和工具。1976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CT技术就是反问题研究方式的一个应用案例。反问题的研究能使人类在一些复杂问题的解决方面迈出更快步伐。大会上,学者们介绍了各自正在从事的反问题研究课题——韩国的学者利用反问题构建了新的成像指标从而让B超更加清晰,东南大学的课题组正在用反问题攻克隐形技术,日本的学者用反问题研究高炉内部的状态探测,美国的学者正在用反问题尝试设计更安全的汽车外形,上海一家公司则利用反问题建立的模型赋予计算机“猜测”用户兴趣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