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17 南京晨报(第A06版)
易中天在东南大学作主题为“中庸的原则”的讲座。记者 刘莉 摄
一脸严肃,言语犀利甚至尖酸,易中天昨晚一出现在东大“名家讲坛”,在场所有人都感到强大的气场。不过,妙语连珠和偶尔夸张的神情,又让台下的大学生倍感亲切。作为“东南大学新生文化季”的重要活动之一,著名学者易中天为东大学生作了一场关于中庸原则的演讲,现场掌声不断。
[对话大学生]
“等我三小时的学生
我向你们鞠躬”
“东南大学的同学,老师,领导,大家好!”这是易中天走上讲坛后的开场白。一句简单的问候语,在场的很多人并没有在意。易中天一点拨,大家发现里面有文章。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问候的次序:学生、老师、领导。”易中天一说,大家“哦——”一声,立马回过味来。
易中天说,学校的重点是学生,老师可以再聘,校长可以再选,没有学生,学校办不起来。所以,学生应该放在第一位。
“听说有的同学为了听我的讲座,早上五点半就排队领票了,我很感动。”易中天恳切地说,“我问学校能不能查到排在前十位的学生,学校说可以。我在这里承诺,前十名的学生,每人送一本我亲笔签名的书。”台下一阵热烈掌声。
在一小时的演讲结束后,易中天专门留出时间给东大学生提问。看着台下如森林般高举的手臂,他向主持人提了一个建议:“为了体现公平、正义,我觉得应该让站着的人先提问,他们累了。”为确保公平,他还圈了几个提问的区域,前五个问题分别给了左右侧过道和坐在楼上的学生。
“易老师,我们在外面等了三个小时,现在才进场,没能听到您的演讲!”后面一个学生高声地喊。易中天有点愕然,他立即说:“你可以提三个问题。在这之前,我要向你们几个等了三个小时的学生鞠个躬。”在易中天站起鞠躬时,东大学生给予热烈的掌声。
“你可以朝气蓬勃地中庸”
“现在很困惑,我们怎样教育自己的下一代。我的女儿是不是要培养成白雪公主,如果培养成白雪公主,她一定会吃巫婆的毒苹果,但我也不能叫她从小算计别人。”易中天专门就此请教了老校长刘道玉,老校长的话让他受益匪浅:“大学还是需要理想主义。理想主义教育出来的学生肯定会碰钉子,但是社会也不会消灭这些学生。结果就是各退一步,学会与社会妥协,从而社会也在进步。”
“这是不是意味着,大学生可以在学校理想主义一些,走上社会再实践中庸?”一位学生提出自己的困惑。
易中天很愿意谈这个话题。他说,中庸这个词被妖魔化了,被认为是无所作为,不讲原则,不求进取,这都是对中庸的误读。“事实上,中庸不等于不积极进取,不活泼向上。你完全可以朝气蓬勃地中庸。”
学生是“熏”出来的
“如果一个大学生不知道每天做什么事,做了很多事又好像什么都没干,如果是你,你怎么办?”现场一位男生有些迷惘地请教易中天。
“现在大学里,很多专业我觉得不该设,这是教育部的问题,我解决不了。”易中天说,最让他难以理解的是,新生进校往往要进行专业教育,热爱本专业,难道毕业后都从事本专业吗?
易中天说,重点高校、百年老校和其他学校的区别在哪?所有学生都是好学生,学生都是一样的,区别在于百年老校有学风,是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常春藤学校,就是再老再旧,但是它有学风。学生不是培养出来的,是“熏”出来的。“我坚决反对百年老校迁校址,实在容不下可以有新校区,但是老校区一定要保留下来,那些树木,那些房子,走进去,那个气就是不一样。”
易中天建议,学校团委应多举办人文讲座,哪怕你不是这个专业的,可以来熏一熏。“我当年在武大读书时,一场讲座都没有落下,包括数学的,听不懂,也去熏。”
“我建议同学们,大学里想恋爱尽管爱,如果4年都没谈过恋爱,我认为也是虚度的一种。读点书,听点讲座,读书读经典,比较合算。可以上网,但别老泡着,那里面垃圾太多。”易中天建议那位提问的学生,每天记日记,专记流水账,一年回头看看有没有虚度。
[妙语谈中庸]
中庸智慧分儒道法三类
易中天说,中庸是一种方法论,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智慧。这种智慧可以分为三大类:儒家、道家、法家。
法家主张斗争,斗争哲学的后遗症就是一遇到问题就死掐,网民站队就是一个很好的体现。“比如方舟子和韩寒之争。那段时间,每人见我都问:你是挺方的还是挺韩的。我说方舟子有言论的自由,就有人认为我挺方,我说方舟子质疑韩寒代笔是对这个作家人格的侮辱,就有人认为我挺韩。我为什么一定要挺谁呢?”
道家的老子主张弱、小、柔、软,不张扬,这样才能长久。孔子则主张文质彬彬,文雅、率真。一个人如果修养过头了,他就虚伪;如果一个人太本色率真,他就粗野。只有修养和本色的搭配,恰到好处。
中是不走极端,庸是不唱高调
什么是中庸?易中天定义为:中,就是不走极端;庸,就是不唱高调。儒家讲究的是庸常、常态,就是常人所能做。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易中天举了个例子。“有人问孔子,以德报怨。孔子回,不可以,何以报德。因为德和怨的排列组合:1、以德报德,2、以怨报德,3、以怨抱怨,4、以德报怨。但孔子又不赞成以怨抱怨,冤冤相报何时了。孔子给出的建议是以直报怨。你觉得如何回报是合适的,就怎么做。后世讨论为何孔子不赞成以德报怨,难道孔子不知道这是种境界吗?后来康有为说孔子当然知道,但是孔子知道大多数人做不到。多数人做不到的,就不能作为道德标准。如果作为标准了,结果就是所有人都作假。伪君子就是被道德高标培养出来的。”
贱养男贵养女,是中庸之道
“贱养男,贵养女,就是一种中庸之道。”易中天说,因为传统社会是男尊女卑,一定有互补结构,不走极端,才能长久。在古代男人当官后,只有封母亲和妻子为诰命夫人,没有封其父亲的,也是对男尊女卑的一种弥补。
易中天说,不走极端不等于不追求极致。极端是偏激,极致是到位。艺术家既可以中庸又可以极端,不过任何成功的艺术家都是做到极致的,中庸也可以做到极致。
“不唱高调不等于不要理想。”易中天说,妥协的前提是独立自由平等。没有独立自主的人,不配谈妥协,服从不是妥协。
[易中天精彩语录]
◆热烈祝贺东大110周年校庆,也为东大没有和南大合并感到高兴。我听说,东大和南大没有合并,是因为不知道合并后叫什么。东大建议取两校第一个字,还是叫东南大学;南大建议取两校第二个字,还是叫南京大学;要么按所有排列组合来一次,叫东京大学、南南大学?
◆小时候有当兵梦,给自己做了一个“中校”的军衔。因为少校太年轻,上校年纪太大,选中校就是中庸之道。
◆有次我讲中庸之道,发挥了一下,说找老婆时你找个丑的,就不会出墙了。后来第二天就有报道大标题写:易中天说,找老婆就要找丑的。网友就来骂我,说有本事你也找一个丑的?无奈,我只好写了篇博文《美女美女你莫慌,没人说你会出墙》。
◆中国有两千多所高校,如果一天跑三个学校,也要两年才能跑完一遍。所以现在一般我不接受高校的邀请,除非整日子校庆。我在博客上写要“休假式治疗”,结果不少人问:易老师是不是病了?要不要找医生看看?这是哪跟哪啊?所以我说,中国有不少人是有希望拿“诺贝尔脑残奖”的。
◆现在,很多人喜欢把自己老婆称为我夫人,这是闹笑话,“夫人”是尊称。但我也不主张回到旧社会,称“贱内”,可以叫妻子、太太、孩子他娘。去年我父亲去世,居然收到不少这样的吊唁短信,“惊闻家父去世……”我说:你父亲没死,是我父亲死了。
◆自己的儿子叫“犬子”,女儿叫“小女”,不能喊“犬女”,因为女儿迟早会出嫁,如果喊“犬女”,提前把亲家得罪了。
◆道德是聪明的自私,是通过利人来利己。这是我提倡的道德。有人害人不利己,两袖清风,十恶不赦。
◆千万不要害怕犯错误,也千万不要害怕生病。从来不生病,最后攒下来,肯定是大病;我一年要是不感冒,我都着急。小病不断,小错不断,是最佳状态,这是中庸。不走极端,就是老犯小错误,老生小病。
◆一个副省级书记听完讲座问,你要么讲历史要么讲哲学,你怎么是中文系毕业的呢?我回问,你怎么就是书记专业毕业的呢?
◆我觉得人生最大的悲哀,是人死了,书没读完。
记者 王晶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