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9-22 中国江苏网
中国江苏网9月22日讯(通讯员 程守勤 吴叶青)在2012年世界心脏日来临的前一周, 9月22日,第十届心脏血运重建暨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治进展研讨会在南京召开。研讨会主办单位--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血管内科主
变化之一:冠心病发病持续增多,且年轻化趋势明显
中大医院心血管内科主
近年来,年轻人因心脏意外猝死的事件频发,特别是一些名人的猝死,让人们对冠心病的年轻化趋势表示深深的担忧。
变化之二:诊疗技术进步快,绝大多数介入可“搞掂”
经过十年的发展,心血管介入专家不断探索,并积极与国内外专家合作与交流,医疗器械水平也在提高,基本上大部分的冠心病都可以通过微创介入治疗来解决。所谓介入治疗,它不是外科手术,而是一种心脏导管技术,具体来讲是通过大腿根部的股动脉或手腕上的桡动脉,经过血管穿刺把支架或其它器械放入冠状动脉里面,达到解除冠状动脉狭窄的目的。介入治疗的创伤小,效果确切,风险小。
以中大医院心脏介入中心为例,近十年的发展,该中心的介入治疗范围已经涵盖了几乎所有的冠心病复杂情况。近三年来该中心对万余例病人成功进行了经桡动脉介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对其中3000余例严重冠心病患者进行了经桡动脉介入冠状动脉成型术治疗,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治疗成功率在98%以上。中大医院心脏介入中心也由10年前的年手术几百例,发展到现在的年介入手术量达近4000例,越来越多的冠心病人得到了微创手术治疗。
变化之三:公众认知度大幅度提高,生活方式仍待改进
东南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院长
而如今,经过媒体和心血管疾病从业人员的不懈努力,并且由于一些名人心脏事件的发生,公众对心血管疾病的认识也得到了普遍的提高。很多人已经开始了解冠心病是怎么一回事,出现一些症状也知道该如何应对了。但是这依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多方面的共同推动和努力。
专家提醒说,目前公认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种族、家族史、高胆固醇、吸烟、糖尿病、高血压、腹型肥胖、缺乏运动、饮食缺少蔬菜水果、精神紧张、大量饮酒。除年龄、性别、家族史和种族不可改变,其他9种心血管危险因素都是可以改变的,因此也是可以预防的,特别是吸烟问题要高度重视,因为吸烟是心血管疾病重要的致病因素,是年轻人心肌梗死的最重要危险因素,与老年人相比,年轻吸烟者心肌梗死危险性增加了400%。
因此,人们从年轻时就应养成良好生活方式,已有不良生活方式者,应赶快行动起来改变不良习惯,定期检查血糖、血压和血脂,一旦出现胸痛、胸闷尤其在劳累、运动后加重的情况,要及时就医。每天要保证运动半小时以上,可以预防高血压、冠心病;远离高脂、高盐饮食,以清淡饮食为主,在医生的指导下戒烟,最大程度避免心绞痛甚至心梗等心脏危机事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