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大教授研发成功第三代“肌电假手”

发布者:许启彬发布时间:2012-09-04浏览次数:435

 

2012-09-04 南京日报

东大技术人员演示第三代“肌电假手”。 毛庆摄

东大技术人员演示第三代“肌电假手”。 毛庆摄

 

        本报讯(记者 毛庆) 能写一手漂亮的好字、能拿纸杯喝水、能感受力道调节用力……近日,东南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机器人传感与控制技术研究所所长宋爱国和他的团队研发出第三代“肌电假手”,它通过自带的传感器,能感触力道,从而做出更精密的动作。这一技术属国内首创。宋爱国近日被省科协评为江苏省第十届优秀科技工作者。
        记者看到,第三代“肌电假手”跟人手大小相似,有点像长手套,外表覆盖有模拟皮肤的硅胶外套,连指甲上的“小月牙”都能看见。使用时,只需运用手腕上扬下压的动作就能控制其抓取物品,例如水杯、鸡蛋、钢笔等。宋爱国告诉记者,“肌电假手”利用机构和感知功能一体化的仿生机械设计模拟人手抓合动作 ,最大亮点是具有力触觉,碰触物体时,会以震动的形式反馈给使用者。但是,很多装了假肢的残疾人都有这样的体会,虽然可以走动,但其实并不知道自己用了多大力,比如在下楼梯时经常会感觉楼梯随时会倒塌,拿鸡蛋时会把鸡蛋捏碎,这就是对力度无法把握。“这种假手现在已经研究到第三代了,第三代不光能做很多事情,关键是自带的传感器,可以把假手的力度传到神经系统,让使用者真实感受到使用时的力度,以便做出更精密的动作。此外,因为自带传感器,如果拍打肌电假手,使用者还会觉得疼痛。” 
        虽然这种“肌电假手”只有一斤重,但可以拿起3—5公斤的物体。记者了解到,目前研究的“肌电假手”主要针对的是还保有手腕的残疾人,靠手臂的力量带动“肌电假手”做各种动作,但对于那些整个手臂都缺失的残疾人来说,这种“肌电假手”就派不上用场了。宋爱国和他的团队正在研发由脑电波控制的假手,届时,没有手臂的残疾人戴上这种假手,可以用脑电波控制进行各种动作。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