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肇中参加东南大学110年校庆

发布者:陆海发布时间:2012-06-02浏览次数:678

 

2012年06月02日中国广播网
  中广网南京6月2日消息(记者姚东明)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礼堂内外,青春涌动;六朝松下,笑意盈盈。海内外嘉宾和校友、兄弟院校代表、东南大学师生代表今天齐聚“学府圣地”四牌楼,共庆东南大学110周年华诞。各界人士1300多人出席了大会,其中有丁肇中等五位诺贝尔奖得主、境内外二十多位院士。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为校庆题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发来贺信。回良玉、刘延东、李源潮、陈至立、李金华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分别题词或致贺信。

  东南大学素有“学府圣地”和“东南学府第一流”之美誉,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高等学府之一,其前身是创建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1921年,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为基础正式建立东南大学,成为当时国内仅有的两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之一。1928年学校改名为国立中央大学,设理、工、医、农、文、法、教育七个学院,学科之全和规模之大为全国高校之冠。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学校文理等科迁出,以原中央大学工学院为主体,先后并入复旦大学、交通大学、浙江大学、金陵大学等校的有关系科,在中央大学本部原址建立了南京工学院。1988年5月,学校复更名为东南大学。2000年4月,原南京铁道医学院、南京交通高等专科学校与东南大学合并组建新的东南大学,南京地质学校并入东南大学。东南大学不断探索办学、育人之道,积淀了深厚的优良传统。

  为了永远铭记那些为学校事业发展筚路蓝缕、艰苦创业的前辈先贤,东南大学建校110周年庆祝大会主持人、东南大学党委书记郭广银首先介绍了来到大会现场的三江师范学堂的奠基人张之洞先生的孙女张厚粲教授;国立东南大学首任校长郭秉文先生的曾外孙女徐芝韵女士;国立中央大学校长顾毓琇先生的孙子顾宜凡先生等嘉宾,学生向他们敬献了鲜花。

  东南大学校长易红在大会上作了题为《荣耀与传承、使命与行动》的讲话。易红校长说,110年来,东南大学求知探新,硕果满堂,在许多方面开创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先河。如1919年在全国率先实行“选课制”;1920年在全国率先实行男女同校;国立东南大学最早对当时的大学组织体系进行了变革,积极推进民主办学、教授治校;吴宓等教授创办的《学衡》杂志影响巨大,流播甚远。建国初期,担任世界建筑师协会副会长的杨廷宝教授亲率建筑系专家积极参与“新中国十大工程”的设计;钱钟韩教授等指导研制出我国最早的汽轮机叶片,打破了国外封锁,在工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65年我校研制出我国第一台数字积分机,并在工程实践中成功应用。新世纪以来,学校在通信技术、三维隐身和电磁黑洞、下一代互联网、等离子体显示、集成电路芯片设计、预应力技术、高性能混凝土材料、大跨径钢桥面铺装、医学影像等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并在国防科研、城市和交通规划、标志性建筑设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更为可喜的是,尤肖虎教授及其团队十年磨一剑,攻克了宽带移动通信容量逼近传输技术这一世界级难题,荣获2011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今天的东南大学仍将秉承“止于至善”的校训,在求知探新的道路上继续前行,期求为国家强盛和人类文明作出更大的贡献。

  兄弟院校代表、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教授、国际友好高校代表、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校长爱德华.拜恩教授、校友代表、2003届毕业生、途牛网总裁于敦德、教师代表、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2011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获得者尤肖虎、学生代表、电气工程学院苏玮同学等先后在大会上致辞发言。

  会上,来自106各个国家的1200名留学生饱含对母校的深厚情谊,用本国语言写下了自己由衷的祝福。留学生代表在会场展示了写满祝福语的长卷。

  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杜玉波同志发表重要讲话,他希望东南大学以建校110周年为契机,努力把学校建成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高地。努力把学校建成服务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地,努力把学校建成积极推进文化传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

  中共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同志发表重要讲话。他说,东南大学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积极融入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大力开展产学研合作和科研成果转化,为江苏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人才智力支持、作出了突出贡献。特别令人振奋的是,东南大学尤肖虎教授及其团队攻克移动通信技术领域的世界级难题,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实现了江苏省这一奖项零的突破,为江苏赢得了荣誉。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