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3月14日 《中国社会科学报》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必须大力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教育部去年底召开的全国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会议也出台了促进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系列文件。东南大学作为“985工程”高校,一直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近年来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等方面成绩卓著,标志性人文社科项目、省级人文社科基地建设和高水平研究成果等也取得了长足进步。
作为一所百年名校,东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三江师范学堂(1902—1905)体现张之洞“中学为体”理念的修身、历史、文学等文科类课程设置。东南大学历史上一直人文荟萃、群星灿烂,涌现出一大批知名学者。经过一百多年的创业发展,如今的东南大学已成为一所以工科为主要特色,理学、工学、医学、文学、法学、哲学、艺术学、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正如有些专家所言,科学为人文奠基,人文为科学导航。作为一所以“科教兴国”为己任的研究型大学,东南大学已成为在国内外具有较大社会影响的高新技术研究和辐射的重要基地,近日,我校教授及其团队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和我校校友荣获被称为“建筑界的诺贝尔奖”的普利兹克奖等,已初步彰显东南大学“精而强”学科发展模式的成效。在这样一个人文社科传承较好和科技基础较为雄厚的新型综合性大学中,如何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搞好人文社科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具有其内在规律。纵观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的人文社科发展轨迹不难发现,大多数人文社科领域的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以及人才培养呈现出交叉融合之势。
东南大学近年来秉承“集成创新、特色发展”理念,在巩固传统人文社科学科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这些学科与理工医优势学科的交叉融合与集成创新发展路径,已经在科技伦理、建筑艺术、交通法学、物流管理、区域经济、学习科学等领域取得了较为丰硕的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成果。例如,我校“现代城市交通发展的制度平台与法律保障机制研究”作为国家社科基金跨学科研究重大项目,就在法学、交通工程、城市规划、土木工程、管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实现了交叉与融合。通过多学科的深度整合以打造“跨学科研究、交叉学科建设与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三位一体的创新平台。
在东南大学下一步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实施方案中,不断深化科研管理体制改革,建立跨学科、跨院系的开放型科研机构以及建立跨地区、跨部门的协同创新战略联盟将是对未来科研模式的一种创新性尝试。我们坚信,在中办和国办转发的《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意见》精神的指导下,只要我们勇于创新、锐意改革,秉承“集成创新”理念、走“特色发展”道路,一定能够使高校的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