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澍获普利兹克建筑奖 10项代表作有4项在宁波

发布者:陆海发布时间:2012-02-29浏览次数:5925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2年02月29日

世博会滕头馆

宁波美术馆

  每天,都会有很多人走进或者经过宁波美术馆、宁波博物馆——对于宁波人来说,这两幢分别位于老外滩、鄞州公园畔的独特、令人印象深刻的公共建筑,是再熟悉不过的了。但很少有市民知道,是哪位建筑师设计了它们。

  昨天,一个轰动了整个中国乃至世界建筑界的消息,把设计了宁波美术馆、宁波博物馆的这位建筑师,推到了我们面前。他叫王澍,现为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导,今年49岁,昨天被揭晓为2012年度普利兹克建筑奖的得主。

  普利兹克建筑奖被誉为“全球建筑界的诺贝尔奖”,每年授予一位作出杰出贡献的在世的建筑师,包括美籍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央视新大楼的设计师库哈斯等在内的知名建筑师,都是该大奖得主。而王澍,是该奖于1979年创立以来,第一个获奖的中国公民。

  昨晚9:15左右,本报记者电话联系上了正在美国讲学的王澍。王澍表示:“宁波在我的建筑生涯中,有着非常非常重要的位置——我高质量的作品,差不多有一半在宁波。”王澍还透露说,目前他正在设计宁海十里红妆博物馆,“希望它成为我继宁波博物馆之后又一个重量级的作品。”

  10项代表作有4项在宁波

  普利兹克建筑奖在国内的媒体联系人张羽女士,昨天下午给本报记者传来了一份王澍的作品集,其中共涉及10个建筑项目,而有4个就坐落于宁波。

  这4个王澍的建筑代表作品,分别是2005年建成的宁波美术馆、2008年竣工的宁波博物馆、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参展的“滕头馆”,以及在2005年完成、散落于鄞州公园内的5幢单体小房子“五散房”——这项作品,荣获2005年HOLCIM豪瑞可持续建筑大奖赛亚太地区荣誉奖。

  但王澍在宁波的建筑作品,不仅仅是这些。宁波天皓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兼总建筑师金中青,是王澍母校东南大学的校友,更是王澍10几年的合作伙伴。昨天金中青对本报记者透露,除了上述4个项目外,王澍在宁波还设计了华茂外国语学校内的美术馆、南高教园区内的院士雕塑园等建筑。

  “宁波的开放给了我施展空间”

  昨晚,本报记者电话联系上了远在美国的王澍。电话中,王澍表露了对宁波这座城市深厚的感情。

  “宁波这些年现代化进程非常快。”王澍说,在这个过程中,和国内其他城市一样,一些城市传统包括传统建筑的消失不可避免地会发生——“这样的一种矛盾状态,给了我创作建筑的可能。”而同时,王澍认为“宁波是一个非常开放的城市,政府的执行力非常强”。所以,王澍说:“宁波给了我非常大的施展空间。”

  谈及自己的建筑作品,王澍说“高质量的差不多有一半在宁波”,包括宁波美术馆、宁波博物馆、“五散房”等,“这些作品现在在国际上都已经非常有名了。”事实上,王澍向本报记者透露,他的建筑作品中应用的标志性的建筑材料和建筑符号如“瓦爿墙”,就是在宁波探索、完善的。

  “我和我的学生,当年在慈城调研了很长一段时间,收集当地的旧砖瓦、探索这些传统材料和现代建筑施工技术的结合可能。‘瓦爿墙’产生的根源,就在这里。”王澍说。到过宁波博物馆以及世博“滕头馆”的人,肯定对这两幢建筑中大量运用的“瓦爿墙”印象深刻——宁波博物馆的外墙上,砌筑了上百万块从宁波旧城改造中回收的历代旧砖瓦、陶片;“滕头馆”馆体也采用“瓦爿”来装饰三面墙体,旧砖瓦用量达50多万块。

  “当时在做‘滕头馆’的时候,已经被点名必须用上‘瓦爿墙’了。”王澍笑称:“这应该也是现在宁波城市建筑的标志性符号之一了。”

 宁波博物馆让王澍取得重大突破

  王澍在昨晚的电话中,对宁波博物馆看得甚重,将之称作“我取得重大突破的作品。”在这座建筑上,应用了王澍标志性的“瓦爿墙”,同时还运用了具有江南特色的竹片清水混凝土墙。著名建筑评论家、哈佛建筑设计院院长彼德·罗依曾独自来宁波,站在博物馆的大门前,他给出了这样的评价:这是21世纪最伟大的建筑。

  在2012年度普利兹克建筑奖的评审词中,也专门提及了宁波博物馆。评审词称“王澍的建筑作品具有难能可贵的特质——外表不失庄重威严的同时,又能完美运作,并为生活作息及日常活动创造出一个宁静的环境。宁波历史博物馆就是其独特建筑之一”。

  但是,这种设计也曾遭受批评。在谈到宁波博物馆时,王澍曾说:“我遭到过激烈指责,说我在一个现代化的新城区,坚持表现宁波最落后的事物。我的反驳是,博物馆首先收藏的就是时间,这种墙体做法将使宁波博物馆成为时间收藏最细的博物馆。”

  很显然,普利兹克建筑奖的评委们,很认可王澍这样的建筑思想。

  本届普利兹克建筑奖评委会主席帕伦博勋爵认为,中国当今的城市化进程,正在引发一场关于建筑应当基于传统还是只应面向未来的讨论,而王澍的作品:“正如所有伟大的建筑一样,能够超越争论,并演化成扎根于其历史背景、永不过时甚至具世界性的建筑。”这其中,显然也包括宁波博物馆。

  王澍在昨晚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透露,他目前正为宁海设计十里红妆博物馆。“我希望这件作品,能成为我继宁波博物馆之后的又一件重量级作品。”

  朋友眼中的王澍:坚持自己思想的大师

  作为王澍的校友,以及与王澍合作设计了宁波美术馆、五散房等作品的合作伙伴,金中青对王澍的评价是:“坚持自己思想的真正的建筑大师。”

  金中青说:“业界认为他很难弄。”在建筑学界,王澍被称作“中国最具人文气质的建筑师”,他也说自己“首先是一个文人”。也因此,王澍有着中国传统文人的一种狂傲。“我当年说过中国只有一个半现代建筑师,半个是我老师,一个就是我。”——这是王澍的原话。

  但金中青表示,王澍的难弄,只是在于他非常坚持自己的建筑设计理念、建筑思想。“王澍对自己的设计作品要求很高,设计好的东西,绝不允许我们随便改动。”金中青说:“这就是真正的建筑大师!”但如果在建筑项目的实际施工工程中,发现当初的设计确实有问题,“只要和王澍及时沟通,他还是很愿意作出调整的。”

  对于王澍的建筑作品,金中青以这样的一个例子来作描述:在2010年9月,上海世博会期间,一个40多人的法国建筑团队专程到中国来参观王澍的建筑作品,他们的第一站就是宁波;“当时我带着他们看了宁波美术馆、宁波博物馆等,大家评价都很高。尤其是对中国传统建筑材料如旧砖瓦在建筑上的运用,引起他们很浓厚的兴趣——尽管他们认为在国外,这些需要工人手工砌筑的材料,人工成本会高得让建筑单位难以承受。”

  王澍简介

  1963年出生于新疆乌鲁木齐。

  1985年获得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建筑系本科学位,三年后从该校硕士研究生毕业。毕业后,他到当时的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任教。

  1995年到同济大学攻读博士研究生,2000年回到中国美术学院工作,开始了他对建筑与环境关系的研究。

  新闻链接

  普利兹克建筑奖

  全球建筑界的最高奖项,由杰伊·普利兹克和他的妻子辛迪·普利兹克于1979年创立,每年度授予一位作出杰出贡献的在世的建筑师,以表彰其在建筑设计创作中所表现出的聪明才智、想象力和责任感等卓越品质,及其通过建筑艺术对建筑环境和人类所作出的持久而杰出的贡献。获奖者将得到10万美元的奖金和一枚青铜奖章。

  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的颁奖典礼,将于今年5月25日在北京举行。

  本版撰稿 记者 程旭辉 梅薇 摄影 记者 龚国荣 王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