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公开课:东大教授网上“说戏”受热捧

发布者:陆海发布时间:2011-11-15浏览次数:484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1月15日  人民网-江南时报

  “中国大学公开课”上周正式上线与广大观众见面。在此次上线的20门课中,上榜的江苏高校课程只有东南大学王廷信教授的《戏曲史话》。在众多教育名家中脱颖而出,王廷信的这门课究竟有何独到之处?与哈佛、耶鲁等世界名校网络课程同台亮相,各自又有哪些特点?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走访了东南大学相关院系,了解“中国大学公开课”亮相的前前后后。

  观众点评:

  课程有趣

  可扫戏曲盲

  记者打开《戏曲史话》的视频片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王廷信穿着短袖衬衫在讲台上将戏曲理论娓娓道来,而台下的学生则听得聚精会神。由于录制时是暑假,讲台上放着一束鲜花,显得清凉自然,具体布置也和百家讲坛类似。

  对于课堂教学效果,一位参与过录制的学生小陈直言收获很大,原来他只是在帮学校完成一项工作,但王老师的讲课深入浅出,让他这样的戏曲盲也学到很多知识,不仅有戏曲理论,还有很多人文历史。以至于第二次录制时他主动报名参加,但像他这样的学生有80多人,远远超过了教室最大容量,最后很多学生只能无奈劝退。据其他网友的留言显示,由于讲课精彩,很多网友都将这门课当作戏曲知识扫盲课,而对于很多喜欢戏曲的朋友来说,这几节课程也受益无穷。课程中不仅有中国戏曲的起源和发展,还有从宋元时期发展到现在800多年的艺术形式发展史。由于目前网上只有两节课的资源,对于接下来的四节课,很多网友也充满期待,特别是最后的舞台艺术介绍有望看到真人示范演唱,不少人都感到非常新奇。

  据王廷信介绍,他的课程会受到校内外的一致欢迎,很大的一个原因是加入了现场表演环节,原先的选修课上,都是根据课程内容把团里的演员、乐队、化妆师带到课堂上。那间位于东大九龙湖校区的报告厅,每次都是爆满。记者了解到,此次首批入围的公开课程包括北京大学的《中国古代政治与文化》,北京师范大学的《千古名月》、《从爱因斯坦到霍金的宇宙》,南开大学的《六大名著导读》,浙江大学的《王阳明心学》,四川大学的《中国诗歌艺术》,清华大学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等等,其中不乏于丹这样的电视名人。

  对话东大教授:网上上课确实很紧张

  记者了解到,东南大学王廷信教授的《戏曲史话》这门课程脱胎于去年开设的选修课——《中国戏曲艺术与名著研赏》。这门课兼容了戏曲艺术表演和理论介绍的内容,学生既可以从王廷信那里了解到戏曲演变以及各阶段的发展历史,也能现场欣赏黄孝慈、柯军等戏曲名家的经典唱段。这门课程从一开始推出就受到学生热捧,原定的40多人学额不得已扩大到近200人,教室也换到了大报告厅。对于自己的课程能进入教育部专家们的视野,王廷信教授自有看法,记者就课程背景以及今后发展走势与他进行了对话。

  记者:为什么教育部将您的课列入首批公开课中,这其中有什么独特的原因吗?

  王廷信:此次教育部遴选课程,主要是从985高校中选取,江苏仅有两所高校,东大是其中之一。先是让学校自行申报,然后再进行录制,挑选过程经过好几轮,最终我的这门课能够入选感到很幸运。不可否认,我的课程在题材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传统戏曲是中国灿烂文化中的一颗明珠,普及戏曲知识,特别是在普通民众中普及,应该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

  记者:这门课原本是校内一门选修课,在成为网络公开课后,有何调整?

  王廷信:这也是不得不说的遗憾,因为网络公开课每节课时间控制在30分钟,总共180分钟内讲完几千年的戏曲文明,这的确是不小的考验。在今年暑假中,我就着手将此门课进行了浓缩调整,对原本12节课时进行了大幅删减,保留了最该让人们知道的基本理论,让人听完课后能“会看戏”。

  记者:在网上上课,和平常上课,有何不同?

  王廷信:平常上课我没什么压力,但网上上课面对的是众多镁光灯和摄像机,不紧张是不可能的。在录制时,不仅我紧张,就连台下上课的学生也不太自然。有一次,整节课录下来我自己对状态不满意,干脆重录了一遍。在准备课程中,我还要力求通俗易懂,让零基础的人也能看得下去。

  记者:在此次公开课中,还有哈佛和耶鲁等国外名校的课程,您觉得中国高校课程还有哪些可以提高的地方?

  王廷信:说到国外课程值得借鉴的地方,看过的人都会有自己的评价。我认为,我的课程互动环节方面还有所欠缺,与学生交流的地方还较少。在后面的两节课录制中,我会逐步改善,同时还会请相关戏曲表演者同台,通过现场展示来体现中国戏曲舞台艺术的博大精深。相信这些都会很令人期待的。

  校方解析:入围课程毫无争议

  对于《戏曲史话》能够入围首批视频公开课,东南大学相关人员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东大教务处邱文教科长具体负责视频公开课的推荐和录制。在采访中,他表示,王廷信教授的视频公开课《戏曲史话》从村坊小曲、文人雅好、佳作如云、剧种多样等方面简明扼要地道出了中国戏曲的发展脉络、戏曲经典剧目的文学特质和戏曲舞台艺术的特有魅力,内容充实、见解独特、讲述生动、引人入胜,对大学生和普通受众学习和了解戏曲史及戏曲舞台表演的基本特点、理解和体悟戏曲文学的精髓及神韵大有裨益。

  除了文化和学术价值外,邱文教也对视频公开课这种做法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随着我国学习型社会建设向深度发展,高校优质教育资源理应扩大受众面,让更多的人吸收到教育成果,而网络教育资源正是最好的契入口。邱文教还透露,这次学校为了能制作好网络视频课,投入了很多的人力物力支持,一个暑假都在为课程精益求精,能够入围说明课程制作本身的精良,可以说毫无争议地在众多名校中胜出一筹,这对所有人都是一种回报。此次教育部门还设置了20万元的奖金,但需要根据视频课的点击率来发放,按照目前的网上受欢迎程度看,《戏曲史话》获奖应该也不成问题了。

  据了解,《戏曲史话》最后两节课将在今年12月份进行录制,经过教育部专家审核修改,预计明年能够以完整的姿态和观众见面。此次视频公开课在中国网络电视台和网易频道同时推出,据网易公开课项目负责人朱玺瑞介绍,首批上线的20门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程反响不错,相比国外的课程更贴近中国网民熟知的传统文化和现实。

  ■声音

  “中国版”视频公开课

  别怕寂寞  

  前段时间,哈佛等国外名校的公开课在网上受到热捧,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我国教育部门也早有类似“教育资源共享”的计划。从11月9日起,这一计划开始变成了现实,由国内高校参与建设的首批20门“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通过公共网络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11月10日《新京报》)

  网上公开课终于有了“本土产品”,足不出户就可以免费看到名师讲授的经典课程,等于坐在家里读名校,这样的事,想想都令人兴奋。一位网友在公开课视频下面留言,“42岁,我的大学梦,正式开始了……”讲解专业的学术问题,要做到科学性和通俗化的完美结合,并非易事。有时候即使通俗到百家讲坛的程度,也会有很多人无法接受。从受众的角度来说,网上公开课虽然获取更便捷,但真正能够安安静静坐在电脑前上课的,恐怕也不多。

  因此,对于网络公开课,也不应过分追求轰动效应。学术的东西,很难进行“大众传播”,应更注重保存和传承。因此,公开课永远不能和娱乐节目比收视率。只有对于需要的人,它才具有不可替代的吸引力。

  虽然如此,网络公开课的意义仍不容小觑。借助现代网络技术,公开课拆掉了大学的围墙,让很多人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学习机会。对全社会来说,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对推动文明成果的传播,促进教育机会均等化,都有不可估量的影响。这也是大学作为学术和文化灯塔,发挥其辐射作用的生动体现。

  虽然我国高等教育普及程度越来越高,但名师名校对于很多人来说,仍是稀缺资源。我国的名校,基本上是公立大学,更有责任向全社会开放优质教育资源,这体现的是大学的社会责任和文明传承担当。对于大学来说,能拿出多少敢放到网上的课程和名师,接受公众和同行的检验,也是衡量其教学育人水平的重要视角。 

  新华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