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走出去的老人参与选拔了杨利伟

发布者:陆海发布时间:2011-10-19浏览次数:577

 

2011年10月19日南京晨报
 

 
  一个班77人,成就了10对夫妻,60年过去,如今没有一对离婚的。昨天,东南大学医学院51年级四班和五班的一群耄耋老人,满头银发回到当年的校园南京大学医学院丁家桥校区,虽然他们中很多人在各自岗位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重温当年的青葱岁月,老人们露出了孩童般纯真的笑脸。

  77位同学成了10对夫妻

  77岁的周以钧头发已经全白,但她看起来精神很好,站在丈夫毛天球的旁边,她有说不出来的幸福。丈夫毛天球比她大一岁,和她一样,都是口腔医生。丈夫现在是著名口腔颌面外科专家、将军级教授、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对此,周以钧老人说,这都归功于他是一个好学的人。

  说起他们的恋爱史,他们俩都有些羞涩。在毛天球老人眼里,周以钧绝对是一个好学生,成绩非常棒,一直到现在,他都称赞不已,相当佩服,毕业考试,周以钧老人每门功课都是优,那个时候,周以钧也很漂亮,是班上的文艺骨干,喜欢唱歌。而毛天球当时是体育骨干,喜欢打球,在周以钧眼中,毛天球好学,人品好,靠得住。大学生活总共5年,前面4年,他们是好同学好朋友,最后一年,他们一起实习,马上又面临工作,也到了谈对象的年纪,于是,他们互相吐露心声,最终在西安安家落户。

  同样,孙正元和金东方老两口也是当年的“班对”,两位老人如今都80岁了,但回忆起当年的恋爱史,金东方露出了一丝羞涩。“我们当年谈恋爱就像搞地下工作,手牵手是根本不敢的,只能靠眉目传情。”孙正元开心地和记者分享当年的秘密。两位老人一致表示,当年他们谈恋爱时最看重的就是对方的人品和学习,外貌是次要的。

  让老两口自豪的是,当年他们班77位同学,最终成了10对,除了一对夫妻已经去世,其他的都和和美美地在一起,“今天就来了5对。”

  他参与了杨利伟的选拔训练

  王德汉是众老同学中唯一一位受到中央军委表彰的,这位北京解放军总装备部航天医学工程研究院教授,说起自己从事航空医学方面的研究,他说纯属偶然,不过,这个偶然让他在该领域一干就是一辈子。

  1970年7月14日,经中央批准着手载人飞船的研制工作,并开始选拔、训练航天员。王德汉是参与人员之一。王德汉说,这是一段尘封了38年的航天秘史,上世纪70年代初我国曾第一次选拔预备航天员,这次选拔进行得很秘密,事后没有很大反响,所以从未引起过外界过多的关注。后来因为国家经济条件原因中断了。

  1992年,我国再次进行载人航天的论证。从1997年开始选拔航天员,“杨利伟他们是从1500个飞行员中选出来的,先是选拔了20多个拔尖人才,杨利伟是其中一个。”王老回忆,选拔航天员的条件相当严格,航天员从科学知识,天空知识,医学知识,各个方面全面严格训练。“杨利伟的心理状态最稳定,可以说是从几亿人中选出来的。”

  2003年,杨利伟圆满完成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走出返回舱时,这位搞了几十年航天研究的老人激动得站在人群中热泪盈眶。杨利伟和翟志刚、聂海胜刚被选为航天员时,王老给他们上了第一堂课:《为什么要送人上太空》。

  三次服从让他戍守边疆大半辈子

  78岁的林一南是浙江宁波人,回想起当年在学校的事,林老满脸洋溢着笑容。“当年,我们那一届招了420人,这是以前都没有过的,到了学校之后,才知道学校由部队接管了,当时的学生对部队并不了解,很多人不愿意了。”往事似乎历历在目,不过,对于招收的学生,院方还是很明主的,表态如果不愿意继续留下的,可以转到其他医学院校。一个月后,有一半学生转走了,林老选择了服从学校安排。

  三年级时,学校要给学生们分专业,“当年,专业也由不得自己选,我们4班分成了两大专业,放射和口腔,当时这两个专业都是冷门,很多同学有意见,老师就给我们作动员:"不要看这两门现在是小科,以后一定会有发展前途的!"”第二次服从安排的林老,果然在口腔领域做得风生水起,他目前为中华口腔医学会全国理事,卫生部全国牙病防治指导专家组委员会成员。

  他人生中的第三次服从就是毕业分配。五年的大学生活,即便寒暑假也不能回家,他与同班又是老乡的女同学刘惟翴日久生情,悄悄谈起了恋爱。在毕业前夕,他们的关系公开了,两个江南水乡的学子被分配到云南昆明去支边。“那时候,到边疆工作是一种光荣!”

  如今,让林老笑得合不拢嘴的是,当年毕业后就结婚,如今他已经当上了太爷爷。“我们是老同学中第一对有第四代的。”

  通讯员 程守勤 记者 华琳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