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3-30 来源: 新华报业网-扬子晚报
核心提示:昨天,南京市建委就孙中山铜像回迁新街口及新街口广场改造举行了新闻通报会。整个工程下月初正式启动,6月1日前完工。工程造价1950万元,之前曾遭质疑,建委解释称不仅含铜像回迁,还有附近街面改造及交通设施的费用。
扬子晚报3月30日报道 身着西装大衣、马甲领带,右手执手杖……与我们阔别近10年的国父孙中山铜像确定要重回新街口了。昨天,南京市建委就孙中山铜像回迁新街口及新街口广场改造举行了新闻通报会。南京市建委建设处李雁处长介绍说,孙中山先生为全世界华人所景仰,恢复以孙中山铜像为中心的新街口广场,具有重要意义,工程包括铜像回迁和德基广场、新百、东方商城、金陵饭店4个象限的改造,下月初正式启动,6月1日前完工。
铜像总高度11.12米
寓意诞辰11月12日
2009年8月22日,南京市规划局就展开了一次调查,参与调查的有5000余人,99.8%的南京市民都表示,作为南京地标的孙中山铜像应该回迁。其中,58%的市民认为应该回迁到新街口,19%的市民认为应该回迁到鼓楼,13%的市民认为应该回迁到大行宫、总统府,其余的市民认为应该回迁到中山陵、中山码头。
不过,几经比较,最后决定还是回迁到老位置最好。为使铜像与新街口整体氛围相协调,铜像基座颜色拟选用深色系的光面花岗岩,设计高度5.37米,铜像含基座总高度11.12米,寓意着孙中山先生的诞辰之日11月12日,在基座的南面将设置新的铭牌,除保留历史原有记录之外,还将记录下此次地铁建设搬迁铜像到回迁铜像的相关历史。
改造方案
新街口广场中心:
建直径18米的绿岛
作为新街口广场复建方案的主要设计者,东南大学建筑研究设计院副教授杨冬辉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新街口广场交通组织继续采用十字交叉口的型式,在新街口广场中心建设直径为18米的绿岛,将孙中山铜像置于绿岛中心,在广场四角分别设置一块绿地以形成对中心绿岛及中心铜像的衬托;对德基、新百、东方商城及金陵饭店四个区域广场重新设计,通过种植景观绿化、改造地面铺装等方式进行统一整治改造,形成了观瞻孙中山铜像的框景。工程造价1950万。
为了让铜像更加显眼、成为新街口的地标,铜像基座下还将建设前低后高两层,各60厘米高的台阶,这样意味着孙中山铜像将比原方案高出1.2米。据介绍,整个广场选用的都是质量非常好的金山石,确保美观。铜像圆形广场的四侧的绿岛上将布置草坪和各种花卉,以衬托铜像广场的环境和氛围,以求做到一年四季常青,春、夏、秋三季有花。
德基水池西南侧:
将建观景平台
为了交通的安全和便捷,新街口广场的孙中山铜像的中心区域将完全封闭,行人将通过建好的地下通道过街,游客将无法近距离瞻仰铜像。记者注意到,改造后的大转盘四周将通过绿化隔离带进行封闭,行人根本无法进入。家住沈举人巷的王先生对记者说,这样一个封闭的广场削减了很多纪念的效果,“以前新街口广场还有天桥,游客可以在天桥上合影留念。”他表示,这样一来游客只能远远地瞻望,达不到原有的纪念效果。
对于市民的看法,李雁解释说,考虑到交通的安全和机动车的便捷,广场中心区域实行完全封闭,所以今后市民只能远瞻,不能上前参观了。为了弥补行人游客无法近距离瞻仰铜像的遗憾,这次改造对新街口广场的四角广场也进行了改造,保留德基广场门前的大水池,在水池西南侧建一观景平台,供市民瞻仰孙中山的伟人风采。
交通管制
改造期间:
新街口东、西进口禁止左转
4月初新街口大转盘将迎来改造,施工期间,首先实施四个商业广场改造,先对新街口广场东北象限、西南象限进行开工,等这两个象限完工后再对西北和东南现象进行施工,然后同步对广场中心区域进行围挡,围挡范围为20乘20米,并依次开展4个绿岛施工;工程所涉及的管线迁移、道路翻挖、路面摊铺等工作尽可能采用夜间施工方式,最大程度减少工程对道路交通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将严格遵守《安全文明施工操作规程》,设置施工围挡,采取防尘降噪控制等安全文明措施。
施工期间,新街口东、西进口禁止左转;汉中路、上海路路口西口开放左转;中山东路、洪武路东口开放左转;为了减少新街口北口流量,洪武路、长江路北路口,将现有3股左转道改1股左转道为直行公交专用道。市民驾车时要注意了。
同时,由于洪武路地下通道施工,沿线公交线临时改了线。此次新街口改造,原公交线将迁移回去。
改造后:
自行车要多绕点路
广场直径扩大到18米,保障了整个铜像环岛带广场更“靓”,但新街口主干道车辆顺畅通行的压力无疑将更大。有市民提出,原方案中拟定的10米直径就是为了让车辆在新街口顺畅通行,现在广场扩大了,今后的直行车辆将如何通行?对于市民的担忧,杨冬辉解释说,环岛变大对交通会不会有影响,2001年地铁一号线施工之前,新街口中心广场环岛直径达50米,而新的铜像回迁方案中,建成的环岛直径只有18米,对行车的影响很小。
接着市交管局秩序科毕衍蒙科长解释说,新街口广场交通组织继续采用十字交叉口的型式,原有直行的继续直行,右行的机动车通过绿岛和侧分带之间3.5米的道路行驶,同时非机动车则通过侧分带和行道树之间通过。考虑到车辆直行需要,新街口四个路口停车位置将通过划线方式向后推移,这样就给直行车道提供了空间,直行弧度相对变小了。
不过记者注意到,今后的自行车不能直行或左拐了,如从中山南路方向向中山北路方向行驶的自行车需要通过右侧的机动车道再通过等待区才能到达中山北路,也就是说,需要绕个小弧形才能通过广场。
三大疑问
1950万元怎么花?
此前,南京拟花1950万搬迁孙中山铜像被市民质疑成本过高,对于市民的质疑,南京市市政处有关负责人解释说,中山铜像回迁包括铜像回迁和德基广场、新百、东方商城、金陵饭店4个象限的改造,招标代理单位在对工程表述过程中不是很清楚,造成一定的误会。
那么这1950万元是怎么花的?该负责人报了一下大致账目:
490万
780万
180万
180万
120万
190万
硬化新街口广场路面
铺设1.62万平方米的石材
绿化6600平方米
照明景观;
交通设施
设计费,铜像回迁费,管线
目前中山铜像在哪?
2001年,当时因为地铁一号线的建设,孙中山铜像从新街口广场迁移到了别处。那么,这尊铜像现存何处呢?记者获悉,2001年底,当时负责搬迁的大件公司出动了30多名员工和两台吊车,花了一整夜的时间,把铜像运到了城北新门口的一个仓库里,为了防止运输过程中晃动损坏,当时运输车上放了好多床棉被。而到了2002年夏天,因为新门口仓库基建需要,孙中山铜像又经历了一次不为人知的迁移,这次的目的地是浦口老山,期间孙中山铜像保存得完好无损。据保管方介绍,当时他们与存放的单位有协议,任何人未经批准都不能参观。
回迁出于何种考虑?
历史上的新街口广场曾经先后安放过两尊孙中山先生铜像。第一尊铜像,为孙中山生前挚友、日本友人梅屋庄吉所铸,1942年移至新街口广场。“文革”期间为避免被破坏,迁移到中山陵园管理处。第二尊铜像是1996年,南京市社会各界捐资建造,质地为青铜。此次回迁的孙中山铜像为1996年塑造的,铜像还将像10年前一样,坐北朝南安置。
孙中山铜像回迁意义何在?杨冬辉认为,矗立在新街口中央的孙中山铜像,早已是南京城市的一个鲜明标志。自从铜像迁走,呼唤其回归的声音一直没有间断。从地理位置的角度看,新街口是与中山先生相关的中山东路、中山路、中山南路的交汇处,又是孙中山先生灵榇经过地,铜像的回迁能有效将中山码头、中山北路、中山路、逸仙桥、中山门、总统府等丰富的“中山资源”串联保留,并增强城市独特的民国历史文化氛围,更有利于南京整合与打造“中山足迹”这一城市品牌,提升城市历史底蕴。
(本文来源:新华报业网-扬子晚报 作者:王宏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