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作为“新面孔”进入年度预期目标

发布者:发布时间:2010-02-05浏览次数:250

 

  “今年首次把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列入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目的是引导各地走上创新驱动的发展轨道”。省长罗志军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今年预期目标中研发投入这一项的专门阐述,在会场内外引起了广泛关注。代表们普遍认为,这个带有强烈导向信号的指标,对江苏建设创新型省份、向创新型经济转型,意义和作用不同寻常。

  翻开近年来的政府工作报告,每年对于年度目标的设定,都不外乎地区生产总值、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人均收入、居民消费价格等,而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作为“新面孔”进入年度经济社会预期目标,今年是第一次。

  省科技主管部门有关人士表示,按照世界经合组织的标准,研发投入历来都是衡量创新型国家(地区)的一个标志性门槛。数据显示,去年,江苏全社会研发投入达68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提前一年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确立的目标,这个比例在全国是最高的。江苏成功跨越了这个门槛,表明创新活动已经相当活跃。省人大代表、南京普天通信公司刘传喜认为,在江苏向创新型经济转型的关键阶段,以研发投入指标的设定加快实现“创新驱动”,将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东南大学去年的研发投入超过了9个亿,其中有5个亿来自企业,专利量增长30%。这说明,研发投入对创新能力提升十分关键。今年,我们的研发投入将力争超过10个亿。”东南大学党委书记胡凌云说,首次看到政府工作报告将研发投入列入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感到很鼓舞。这体现了江苏对科技创新的重视。

  每一次的经济危机,都酝酿着新的科技与产业革命。省人大代表、14所305室主任白雪表示,这次的国际金融危机,使得企业对加大研发投入、技术创新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受到危机冲击大的企业一般是那些缺少核心竞争力的企业,而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反而得到了快速发展。”她认为,抓住这种难得的机遇,前提是要有投入,而发展高科技产业和新兴产业,则必须有与之适应的高投入。尽管目前我省的研发投入、创新能力与国际发达国家还有不小的差距,但是代表了我们的发展方向。这个目标的设立,将引导更多企业走上创新之路。

  从投资拉动到创新驱动,研发投入是个有力的杠杆。省人大代表、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研究所所长徐胜元说,在国际大环境下,提升产业竞争力是大势所趋。无论是新兴产业,还是传统产业,都需要通过技术创新提升国际竞争力,都需要通过调整升级优化结构。调整结构,必须依靠好的技术创新成果。现在我省将研发投入列入年度发展大目标,将鼓励技术创新、加大研发投入予以突出,能够带来经济增长贡献的结构性转变,保证GDP的健康增长。

  数据表明,去年我省的全社会研发投入中,企业占了83%的绝对比重。省有关部门在创新载体和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方面,都设立了研发投入这个门槛,“逼”着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结合产业发展,沙钢集团董事长沈文荣认为,对苏南而言,完全应该通过加强研发加快转型提升;对全省而言,大量的传统产业不是偏大而是不强,要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企业,应该更好地成为研发创新的主体。省人大代表、熊猫集团总经理徐国飞介绍,熊猫集团历经5年低谷,初步实现了产业转型,这得益于在困难时期坚持科技投入,为企业培育了一批新的增长点。

  记者了解到,我省研发投入的指标,已经列入了科学发展的评价体系和县区“一把手”考核指标,这有利于在实践中落实这一指标。省科技部门有关人士告诉记者,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超过2%的门槛后,不可能像经济增速一样快速上升,而是有一个“相对稳定期”,如美国、日本、韩国的比重都在3%左右。因此,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占比在2%以上,既鼓舞人心,又切合实际,符合创新发展的规律。 

来源:新华日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