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风采

【寻访身边的榜样】将困难作机遇以心静为航标——记我校化学化工学院吴敏教授

发布者:李震发布时间:2020-06-08浏览次数:2295

5月17日,东南大学第十届“我最喜爱的研究生导师”评选活动正式落下帷幕,化学化工学院的吴敏教授被评为“十佳导师”之一。她不仅用自己的温雅细致、治学严谨,传递着属于自己的那份“能量”,敢做难关的“对手”,也完美诠释着巾帼不让须眉,乘风破浪,向我们讲述了一个“至善”的故事。

在柳暗花明之间上下求索

在吴敏眼中,努力并不是一个阶段,而是一个巡回。

自投身科研起,吴敏就在多个项目中肩负重任。其中一个项目,自2014年起历时五年半,才从立项到完成定型并取得型号批文。现今已投入生产的这项设备,是吴敏花费数年心血钻研的成果。

该项目科研任务重,设备质量要求高,当年申请的时候,许多朋友都劝吴敏:一位女老师就不要去选择一个那么困难的,许多男老师都不愿意去做的项目了。但吴敏仍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拼尽全力投入这项设备的研究,将其完成、完善。

去年年初,吴敏带队远赴青海做环境适应性试验,以保障机器在当地的顺利运作。青海属于高原地带,气压、气候都与湿润温暖的平原大不相同。这样的环境下,不适应的不仅是机器,吴敏也产生了强烈的高原反应。身体不舒服,设备的适应性又需要现场调试解决,面对着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压力,吴敏选择迎难而上,经常坚持工作到凌晨1点,硬抗也要抗下来。

当夏天灼热的阳光将人们封堵在空调房里时,工厂的炎热常常让人大汗淋漓。吴敏为了更好地了解工厂生产条件,把控产品质量,亲自跟厂了两个月。在工厂里,吴敏和其带领的团队与工人们同吃同住,同上同下,学习相关的术语,了解生产的流程,监督场内的生产,直到开学前才急忙回来。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他们需要不断了解新的专业术语,不断明确对方的需求,哪怕从头学起。暑假原本应该是难得的休息时间,但吴敏认为,在学习交流中提升产品质量,以做出更好的产品,是比休息更加重要的事情。

据吴敏回忆,搞科研时开心的时间会比较少。往往有了一点突破,做出来一点成绩,但很快又会面对新的挑战。她曾经也退缩过,也产生过自我怀疑,但是学校的支持和团队的戮力同心让她树立信心,坚持到底与跟大家一起克服困难,完成了定型工作。

在吴敏的同事和学生看来,她身为女性,还做得出类拔萃,真的很了不起。面对同事“执着认真、吃苦耐劳”的评价,吴敏谦虚地表示:“我只是结合自己的长处和爱好,热爱做科研。在保持自己学习能力的同时,不断坚持。”她始终相信,恪守承诺是奇迹的另一个名字。

科研这条路很难走,但是办法永远比困难更多。吴敏有着一套属于自己的态度和方法:当遇到一时解决不了的困难,可以先停下来、静下心来,只着眼于当前。她坚信只要做好眼前能做的事情,最后一定能攻克难关。

做科研的过程就是一次次的循环,披荆斩棘,步步前行。心静者,一定能胜出。对吴敏来说,这是她对学生的告诫,也是她对自己所曾走过的科研之路的缩影。所谓努力是一个巡回,也就是在反复试错后能够永保赤诚。

在爱的倾注中挖掘潜能

教书育人的长途上,吴敏总是能恰如其分地做好“沟通、引导、发掘”。

“沟通”是吴敏心中与学生相处非常关键的部分。她认为,研究生在做课题、科研过程中出现压力大,情绪焦虑等问题是常有之事。此时,老师与学生之间良性的沟通非常重要。对于心理状态不佳的学生,吴敏往往首先通过沟通的方式去了解学生科研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在给予充分理解的同时,与学生共同探讨解决方案。在这之中,有一点是她反复向学生强调的,那就是放稳心态,跟随自己的节奏,心平气和地走向终点。她的关爱与沟通,是抚平学生焦虑的一剂良药,鼓励着他们在自己的节奏里不断进步。

尽管在学术上对学生要求严格,吴敏并不干涉学生对自己发展道路的选择,而是引导他们去选择自己喜爱的。在科研中,她鼓励学生寻找自己热爱的研究方向。在未来规划上,她为自己的研究生留出研三一整年的时间,去寻找毕业后想投身的事业。正是吴敏作为老师对学生个人选择的充分尊重,使学生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去实现与发挥自我价值。

在一个项目团队里,学生是一支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吴敏非常注重对学生潜能的发掘。吴敏一般要求自己的研究生在大四毕业的暑假就来到实验室,加入科研项目的工作之中。一方面,这能使学生尽快熟悉科研与工作流程,使学生在正式开始研究生学习之前就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另一方面,她也希望能够通过整个暑假的相处,去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特色与长处所在。由此,在正式开展项目工作时,吴敏就能根据每个学生的个人特点去分配工作,以便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整个项目团队的运作效率。

在学生们的心目中,她更是一位温雅平和、可亲可爱的老师。在学术上,她为学生们提供丰富充足的资源、优质的实验室设备、负责任的实验指导,做学生们强大的科研后盾。在生活中,她常常为严肃繁忙的实验室带来轻松快乐的氛围。据吴敏的研究生何风与李志豪回忆,在同学们加班加点在实验室熬夜做课题时,她常会手提几袋零食前来探问。又比如放长假后第一次开组会时,她会备好家乡的特产与学生们一同分享。甚至为学生们削水果、煮泡面也都是常事。吴敏老师一面是执着坚韧的科研“女强人”,另一面则展现着无比可爱的亲和与温柔。

吴敏的为师之道,正是在爱的倾注中挖掘潜能,在尊重与理解中帮助学生实现个人价值。然而她对待学术的一丝不苟,对待事业的持之以恒,对人的率真坦诚,本身已是其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的榜样。坚韧,勇敢,善良,是学生眼中吴敏身上最为闪耀的品质。她也不断地用自己的“磁场”,来影响她所有的学生。

她曾指导研究生两人次连续两年获得一等奖学金(前5%)、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等荣誉,组织学生参加2020年互联网+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成为重点项目,带领学生参加日内瓦国际发明展等。

在自己的节奏里从容迈步

平时,我们都被反复教育要对世界有更深层次的认知。而实际上,比深度认知更重要的是,要建立自己的认知坐标体系。吴敏就拥有这样一个属于自己的认知坐标体系。

吴敏曾求学于华东化工学院(现华东理工大学)。在研究所工作一段时间后,取得了南京工业大学的硕士学位。而后她攻读了东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材料物理化学专业的博士学位,颇为顺利地成了东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但这一切并非全是机缘巧合。

在前期,吴敏曾经将自己的生活重心放在家庭,因为她认为家庭分工需要一个人来平衡;在儿子出国求学后,她全心投身科研事业,把这理解为家庭中的每一个人逐步实现个人理想。吴敏认为家庭和团队一样,其实也是一个集体。“有的时候我们需要帮助一个人先实现他的理想。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放弃自己的理想,而是分时间段有所侧重。”在家庭中由她做了一个整体的平衡,但在她看来这并不意味着“牺牲”。

吴敏常将每个人比喻成一座信号基站,每天从早到晚,随时随地发射和接收各种信息,应接不暇。她拥有一个遥远而清晰的航标。在这个航标之下,她有着自己的节奏。“有的人急性子一辈子,有的人慢性子一辈子,但是到了终点实际上都差不多。”在多重困难和压力之下,哪怕经历过很多次崩溃,吴敏仍然可以保持微笑面对未知。她深刻地认识到,所有的成绩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实际上,很多人都认为高校研究成果只停留在实验室水平,到不了产业化的阶段。面对外界的质疑和偏见,吴敏始终坚持认为高校拥有更全面、更专业的知识,绝对不可能会比别人做得差。与此同时,科研对于女性的挑战似乎更大。女性除了需要平衡家庭以外,也更加感性。但是吴敏认为机会常常伪装成困难来敲门。泪水并不能瓦解我们内心对坚强的希求,反而会使人瞬间成长。在追求事业的道途中,顺利得偿所愿是极少的,更多的是欣喜与失落交错。

吴敏常跟学生说,感觉到累是因为你曾经过于舒适。比如一天走一万步,有人觉得累,有人觉得轻松。但是如果天天坚持的话,哪怕走两万步也没关系。大学和社会环境已经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所有人应该从让别人需要你开始。“累是无底线的。但是一直坚持,丝毫不会疲惫。”丝毫不会疲惫的她,愿意不断克服焦虑,反复试错;保持纯真温厚,遵循内心。  

社会的浮躁,心静者胜出。这是吴敏的生活哲学,也是身为东大人“低调内敛,务实沉稳”的风骨。正是这份静气,使得她愿意夜以继日,面对挑战迎来机遇;正是这份静气,使得她犹如橄榄枝,愈是苦难袭来,愈是能释放精华;正是这份静气,使得她在前行征程中恪守初心,愿为祖国的伟大复兴献出绵薄之力。

使命呼唤担当,榜样引领时代。1500多年前,一株古柏在四牌楼扎根,历经风霜,仍然倔强地展现它的葱翠与遒劲。“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榜样是时代精神的坐标。越来越多像吴敏一样的科研工作者,迎难而上,真抓实干,走在东大的前沿,走在国家的前沿,走在时代的前沿。(谢程程 游思平 潘欣雅)


【人物简介】

吴敏出生于1969年,东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1991年华东化工学院(现华东理工大学)学士学位,2000年南京工业大学硕士学位,2011年东南大学博士学位。先后主持重要项目六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科技厅、江苏省环保厅、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五项。发表SCI论文二十余篇,申请国防专利4件,发明专利40余件,进入国际专利PCT二项,许可实施三项,授权发明专利26件。在其主要研究方面数次获奖。获东南大学第十届“我最喜爱的研究生导师”、教学工作优秀一等奖、青年教师授课竞赛三等奖、东南大学教育基金会奖教金,入选创新型企业家人才计划。


【院系荐语】

吴敏老师治学严谨、温雅平和、踏实细致。在科研工作中,吴老师巾帼不让须眉,将每一次挑战都视为一次创新摸高,将每一次考验都作为一次能力淬炼。在教书育人上,吴老师以身作则,关怀备至,无论是学术还是生活上,都能够恰如其分地把握“态度、力度、温度”三个度,做好“沟通、挖掘、引导”三方面工作。在生活中,她能够团结同志,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在化学化工学院任教多年,吴敏老师总是能够把每件事情都做到“精致”,把每项任务都干成“精品”,起到了非常好的带头示范作用,受到师生们的一致好评。——化学化工学院党委书记孙岳明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