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东大

【新华网】东南大学建校115周年:共逐世界一流东大梦

发布者:翟梦杰发布时间:2017-06-06浏览次数:3466

   新华网南京6月3日电(庞雪汀)6月3日上午,庆祝东南大学建校115周年纪念大会在九龙湖校区举行。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东南大学名誉教授、吴健雄学院名誉院长丁肇中先生,重庆大学校长周绪红院士,东大校友、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经理陈矛先生,德国乌尔姆大学校长Michael Weber教授,澳大利亚蒙纳什大学副校长余艾冰教授以及师生代表、各界校友代表等齐聚一堂,共同迎接东南大学建校115周年华诞。东南大学党委书记易红主持大会。

   庆祝东南大学建校115周年纪念大会现场


   大会上,东南大学校长张广军作了题为《逐梦世界一流 共谱时代华章》的讲话。张校长表示,对标时代的新呼唤、国家的新要求和教育的新趋势,特别是早日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和广大师生的期待,有信心、有决心扎根中国、坚定方向,努力实现“1-10-100”的“东大梦”愿景。

    东南大学校长张广军致辞


   以下为东南大学校长张广军《逐梦世界一流 共谱时代华章》致辞(内容有部分删减):

   逐梦世界一流 共谱时代华章
  仲夏时节,丽日晴空,万物欣荣。在今天这个属于全体东大人的节日里,我们满怀喜悦和自豪相聚在美丽的九龙湖畔,喜迎东南大学建校115周年华诞,一同回望东大人115年不懈追求的光辉历程,共同开启逐梦世界一流的伟大征程。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115年风雨沧桑,115载奋斗历程,一代代东大人不忘初心,始终探索并践行“止于至善”的大学之道。我们不曾忘记,在上世纪初期中华民族危机深重之际,在举国上下救亡图存、求强思变的奋斗中,无数前辈先贤勇担民族大义和强国使命,从应运而生的三江师范学堂开始,拉开了一代代东大人探求真理、科教兴国的历史序幕。从1902到2017,从六朝松下到九龙湖畔,一代代东大人筚路蓝缕、砥砺奋进,虽历经风雨沧桑却始终坚守使命、弦歌不辍,积淀了优良的历史传统和丰厚的办学底蕴,铸就了“以科学名世以人才报国”的精神追求。此时此刻,让我们深情回望东大115年的奋进之路。
   ——东大以人才报国。立德树人是立校之本。115年来,东大始终把“作育英才以报国家”作为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与神圣职责。从南高师推行“启发式”教育、重视实学和体育,到国立东南大学实施“三育并举”、力求“四个平衡”,从国立中央大学倡导“诚、朴、雄、伟”的新学风,再到南工坚持以国家需求为导向,东大115年来已为国家培养近30万英才,师生中走出了200多位两院院士,以及一大批为国家战略领域作出重大贡献的领军人才。
  近年来,学校以人才培养质量为生命线,弘扬“重基础、重实践、重素质”优良传统,以“卓越化、国际化、研究型”为育人新境界,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自主研学、网络助学“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新的人才培养体系正在构建。
   ——东大以科学名世。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115年来,东大恪守“科教兴国”之使命,开创了科技进步的诸多先河。作为中国科学社的大本营和中国自然科学的发祥地,东大曾云集了一大批科学巨匠,使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国立东南大学声誉鹊起。在国家授予的23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有5位是东大校友;在27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有3位校友获此殊荣。
  近年来,东南大学在多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自主创新,实现了重大原创性突破,并在国家载人航天工程、第5代移动通信技术、AMS空间科学实验、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国学中心建设等重大战略领域和工程中作出积极贡献。一流学科建设正在加快推进。

   ——东大以名师兴学。“功以才成,业由才广。”115年来,东大历史上的名家大师曾俊彦云集、灿若星河。国立东南大学时期“所延教授,皆一时英秀”;国立中央大学时期“师资之雄厚,……居国内高校之前列”;南工时期单是建筑系,就拥有中国建筑界“建筑四杰”中的三位。
  近年来,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一支高端人才领衔、具有一流学术水平和国际视野的师资队伍正在茁壮成长。
  ——东大以文化立根。文化传承创新是大学的重要使命。115年来的东大历史长河,浸润着深厚的文化精神。从两江师范学堂“嚼得菜根 做得大事”的理念,到国立东南大学学衡派“昌明国粹,融化新知”的坚守,从国立中央大学号召建立有机体的民族文化,到南工倡导“严谨求实、团结奋进”的追求,再到如今传承“诚朴求实、止于至善”的精神,东大始终坚持崇尚科学、追求卓越、自强不息、振兴中华的文化自觉。

  近年来,东南大学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传承发展大学文化,实施文化建设整体规划,聚焦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建设,搭建高水平讲座、高质量课程、高品位文化活动“三高”平台,构建科技与人文相互融合的文化育人体系,努力建设具有时代特征和东大特色的一流大学文化。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时逢国立中央大学西迁80周年。为此,今年两校合作举办了“重走西迁路”活动,东大师生代表横跨三千里江山、穿越八十年时光,汲取历史的力量,寻求百年学府坚韧不拔、共赴国难的文化品格,发扬“力学勇毅、教育兴国”的中大西迁精神,传承国立中央大学建设有机体民族文化的历史使命。

  ——东大以开放强校。开放包容、融会中西是东大的优良办学传统之一。两江师范学堂时期,李瑞清监督曾主张融会贯通中西之学以造就“中国之培根、笛卡尔”;南高师以“调和文理、沟通中外”为办学宗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杜威、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等许多著名的国际学者都曾受邀来校讲学;国立东南大学是当时国际学术交流最活跃的大学之一,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泰戈尔等亲临东大演讲,曾传为一时佳话。改革开放后,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推进国际化进程。
  近年来,东大坚定不移地走国际化办学的强校之路,与众多世界名校建立了长期合作交流关系,聘请了一大批国际一流专家学者为名誉教授、兼职教授。新的对外合作交流格局正在形成。
  一代人一代使命。当今世界,教育化、信息化、终身化、国际化、市场化引领着高等教育的新方向,而在国家经历令人瞩目的伟大变革并朝着“两个一百年”伟大目标砥砺奋进的历史时期,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高等教育的地位更加重要,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使命也更加崇高。唯改革才有出路,唯创新才有未来。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东南大学面临的机遇从未像今天这样宝贵,面临的挑战也从未像今天这般严峻,特别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改革中寻求突破、在创新中获取动力的任务更为紧迫和艰巨。
  对标时代的新呼唤、国家的新要求和教育的新趋势,特别是早日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和广大师生的期待,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扎根中国、坚定方向,努力实现“1-10-100”的“东大梦”愿景,即到2030年前后,东南大学建成世界一流大学、位居国内前十位左右、跻身世界前百位。为此,学校将在第14次党代会精神和“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的指引下,按照“瞄准前沿、服务战略、师生为本、人才为先”的办学思路和“强势工科、优势理科、精品文科、特色医科”的学科布局,大力实施多学科融合、理工文医综合、产学研结合和国际化联合“四合”战略,以“推动人才强校、深化综合改革”为主题,以“提高教育质量、推动内涵发展”为主线,在我国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大格局中谋篇布局、开拓创新。
    ——我们将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一流人才培养
  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我们将积极探索育人之道,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坚持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大力实施有温度的教育,着力打造学习、实践和文化三个课堂。持续加强思想引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不懈追求“卓越化、国际化、研究型”的育人新境界,努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担当引领未来和造福人类的卓越人才。
    ——我们将持续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构筑一流人才高地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而且是战略资源。我们将持续推动“人才强校”战略,以“优化结构、创新机制、激发活力”为指导方针,按照“立足校内、深化海外、重点高端、面向未来”的人才引育工作思路,大力推进“高端师资倍增计划”,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和培育力度,强化人才引进和培育的院(系)主体责任,努力构建高端人才、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多层次多类别具有活力的一流师资队伍,营造全员引才、聚才、育才的良好氛围和生态。

   ——我们将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发展,创造一流学术成果

  创新是世界一流大学的灵魂。我们将紧紧瞄准国际学术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努力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格局。坚持创新驱动战略,强化科研战略布局,优化科研组织管理,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主动布局基础、前沿、新兴与交叉科研方向和重大研究计划,积极谋划国家级科研基地、重大科研平台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把东大建设成为推动国家创新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

   ——我们将加快推进大学文化建设,传承一流大学精神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我们将传承东大深厚的文化精神,大力建设一流的先进文化,努力提升海内外影响力。继续牢固树立“以师生为本”的办学理念,推进科学与人文的良性互动,构建具有东大特色的“文化育人”体系。不断推进“美丽东大”建设,持续改善办学条件,为学校改革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同时,进一步健全校友与母校交流合作的平台,汇聚海内外校友爱校、荣校的赤诚之心与无限智慧。
   ——我们将持续深化国际合作内涵,提高一流国际化水平
  国际交流合作是新时期党和国家赋予高校新的历史使命和重要职能,是提升办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突破口。学校将坚定不移走国际化强校之路,以“全球高端、实质合作、引领发展”为指导方针,按照“立足亚太、深化欧洲、重点北美、辐射拉非”的国际合作区域布局,大力实施“卓越大学伙伴计划”,加快推进国际化进程,努力形成全方位、有重点、多层次、宽领域、高水平的国际交流合作新格局。
  百舸争流千帆竞,借海扬帆奋者先。这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竞争与共赢交融的时代,更是一个追逐理想、大有可为的时代。追逐“1-10-100”的“东大梦”愿景,早日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始终是全体东大人的共同梦想,也是“止于至善”的大学之道, 更是党和国家赋予东南大学的光荣使命。我们拥有“以科学名世 以人才报国”的初心,拥有“六朝松下听箫韶”的信心,更拥有逐梦世界一流大学的决心、勇气和智慧!站在115周年的历史新起点,让我们携手一道,再次出发、砥砺奋进,为国家之和平崛起、民族之伟大复兴、人类之可持续发展的崇高使命而同心同向,共同谱写属于我们、更属于东大的时代华章!


2017-06-03【新华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