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党委书记易红到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获奖项目所在实验室调研

发布者:李震发布时间:2016-09-21浏览次数:70

易红书记听取肖睿教授关于实验室整体现状及项目研究情况的介绍


易红书记与孙小菡教授、孙立涛教授等交流座谈


9月20日上午,东南大学党委书记易红在党委办公室、校团委及能源与环境学院、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等单位的有关负责人的陪同下,在四牌楼校区考察并调研了“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项目《移动式秸秆热解制油技术与设备的研发》所在的能源热转换及其过程测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及刚刚获得“小平科技创新团队”和“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的微电子机械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在能源热转换及其过程测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易红书记听取了第十四届全国“挑战杯”特等奖项目《移动式秸秆热解制油技术与设备的研发》指导教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肖睿对实验室整体情况的介绍,重点了解了与“挑战杯”特等奖项目紧密相关的精细化热解反应器和热解制油小试装置的技术指标与运行现状,并饶有兴趣地观看了下一届“挑战杯”竞赛重点备赛团队所展示的储氢材料试验台;在微电子机械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易红书记听取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孙立涛教授关于《石墨烯海绵作油及有机溶剂的高吸附剂》和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孙小菡教授关于《基于光/电综合信号处理技术的光纤散射载波振动传感系统》等曾在“挑战杯”中获奖项目的介绍,全面了解了两个项目的研究历程、应用拓展及产业化现状,并仔细聆听了孙立涛教授团队获评“小平科技创新团队”、博士生孙俊当选“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的事迹介绍。

在听取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获奖项目所在实验室负责人的介绍后,易红书记指出,组织参与“挑战杯”竞赛等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东南大学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与依托,要形成全校上下通力配合的有效机制,将“挑战杯”竞赛打造成优秀本科生提前进入知名教授实验室的重要平台,鼓励知名教授参与到本科生科研兴趣与能力的培养工作中,引导优秀本科生提早确立科研方向并熟悉科研环境,充分发挥教学相长的作用,不断提升“挑战杯”竞赛的育人功效和对学校“双一流”建设的促进作用。易红书记强调,要重视组织参与“挑战杯”竞赛过程中形成的优秀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工作,在确保科研团队及学校利益的前提下,充分挖掘优秀科研成果的市场价值,以其反哺科研团队的后续研究和学校的建设发展。

据悉,肖睿教授指导的《移动式秸秆热解制油技术与设备的研发》项目是东南大学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近十年来唯一一项工科特等奖,曾在“挑战杯”竞赛期间受到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等节目的关注与报道;孙小菡教授指导的《基于光/电综合信号处理技术的光纤散射载波振动传感系统》项目不仅在“挑战杯”赛场上获得殊荣,更借助其产业化前景广阔的优势,成功转化为大学生创业项目,并获得“创青春”省赛金奖、入围全国决赛;孙立涛教授指导的“东大纳皮米研究团队”和其博士生孙俊同学获邀参加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第十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颁奖大会,分别被授予“小平科技创新团队”和“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荣誉称号,是唯一一个同时获得集体奖项和个人奖项的高校科研团队。(文:杨文燮 团萱 图:丛婕)


(责任编辑:嵇宏 审核:宋业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