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基层 走向社会 以实际行动践行科学发展观
——东南大学引导学生党员坚定理想信念、明报国之志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东南大学本着区别情况,分类指导的原则,在组织学生党员从理论上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与和根本要求的基础上,还将学习活动与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从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两个层面扎实有效地推进大学生党员的学习活动。
东南大学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至今已有二十四年之久,有着良好传统和广泛的覆盖面。仅2008年全校参与人数就达一万人之多,组建社会实践基地30余个,各类小分队近五百支,活动内容包括政策宣讲、农村调研、企业帮扶、环保实践、社区服务、法律援助、医疗服务等多项内容,活动范围辐射全国各地。
2009年暑期,学校围绕着建国60周年,以实际行动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主题,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与服务国家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要求相结合,组织学生党员参加以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和志愿服务等为内容的“我爱我的祖国”暑期社会实践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党员在深入基层、服务社会、了解国情中坚定理想信念、明报国之志,使志愿服务逐步成为大学生的自觉行动和生活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深入农村,发挥特长专长,引导学生奉献爱心,将对党和祖国的热爱化作实际行动
在学生党员的学习实践活动中,东南大学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与喜迎建国60周年的纪念活动相结合,引导广大学生奉献爱心,以实际行动践行科学发展观。6月24日至26日,以“践行科学发展观,喜迎建国六十年”为主题、由东南大学研究生艺术团组成的东南大学2009年暑期社会实践“送文艺下乡”专场演出活动来到西部支教地内蒙古准格尔旗的民族中学、准格尔旗第九中学和第一中学,为师生们奉献了精心准备的文艺节目,大学生们用自己的专长特长丰富了少数民族地区师生的文化生活,将对党和祖国的热爱化作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实际行动,并把奉献社会作为不懈追求的优良品德,为和谐社会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除了支教外,这已是东南大学第六年赴准格尔旗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内容包括科技支农、企业帮扶、文艺演出、法律援助、医疗服务等。东南大学团委还与准格尔旗开展长期帮扶活动,组建“希望之星”班,每个团支部结队,每年资助40名贫困生每人800元学杂费。今年已是帮扶活动的第五年。今年5月4日,东南大学交通学院博士研究生白桦同学作为全国唯一的大学生代表在“学习中央领导同志在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上发言,并代表全国大学生表示要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用知识、用科学来报效祖国。2005年8月到2006年8月,白桦作为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第七届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员在内蒙古准葛尔旗支教期间,倡议并组织建立全国首个支教联盟,并因出色表现获得了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优秀青年志愿者”称号。
二、走向社会,深入国有特大型企业,引导学生了解国情,勇担国家和民族建设大任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东南大学积极引导学生党员在了解国情中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民族自豪感,自觉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投身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洪流中。7月1日至3日,东南大学组织“航天之旅”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来自学校13个工科院系包括27名党员在内的32名硕博研究生,赴国有特大型企业——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参观学习和交流,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学习中国航天人的航天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通过该项活动,使学生党员在充分了解祖国的国情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成就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科学的择业观,更加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同时也增强了他们贯彻落实与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许多同学表示毕业后希望投身祖国航天事业,更坚定了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国防现代化建设和科学技术进步做贡献的决心。
三、深入基层,开展社会调查,引导学生利用所学为社会发展献计献智
本着合作共建、双向受益的原则,东南大学从地方建设发展的实际需求和学生锻炼成长的需要出发,组建专业优势互补的博士生、硕士生服务团队,扎实开展社会服务与调研,为经济社会发展献技献智。7月7日,东南大学—淮安市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挂牌及活动启动仪式在江苏省淮安市举行,东南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在淮安正式成立。在此次活动中,东南大学共有29名硕博研究生来到淮安市,深入淮安市的企事业单位进行选题对接,开展为期十天到一个月不等的科研实践、智力服务以及送医送药下乡活动。在该项活动中,学生们将充分利用所学的知识,紧密结合淮安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针对对接单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形成调研成果并做好跟踪服务,为提高淮安市企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服务质量以及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服务。通过该项活动,引导学生们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服务人民,奉献社会,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在实践中长才干、作贡献,培养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努力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